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有哪些? 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案】(1)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在农村土地改革刚刚完成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农业生产互助组

a. 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组织的初级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经营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互相交换中使用,因数量和质量不等不能完全相抵的部分,根据当地的社会工资或当地的习惯以实物或现金的形式补足

c. 分配制度

产品归农户自己所有。

②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私有,耕畜农具大部分也是私有的,但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统一使用,实行有计划的经营,产品统一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由合作社集中掌握、统一使用。

c. 分配制度

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一部分按入社时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取得股份分红,一部分按社员投入的劳动多少取得报酬,也就是说,在分配上采取了按资按劳相结合的形式。

③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占有,但不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社员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领导者的统一安排,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集中统一经营为特征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制度安排,农户除保留少量的自留地的使用权外,土地和生产资料完全实行集体化,农户基本失去了私有产权。

d. 存在问题

在实际中,农民退社并小自由。

c. 分配制度

分配上实行完全按劳分配。

④农村人民公社

a. 特点

第一,一大二公;

第二,政社合一;

第三,一平二调;

第四,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c. 分配制度

生产计划和分配方案要由人民公社来确定。

d. 存在问题

农村人民公社由于产权功能弱化、劳动激励缺乏、监督成本高昂、限制农业劳动力流动和不允许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了其解体。

(2)农业合作化的经验与教训

①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的合作原则

互助组较尊重农民意愿,初级社、高级社都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等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农业合作社在全国都是一个模式,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否认了农业的家庭经营

农业合作社不是对家庭经营的否定,而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之上的。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认为农业家庭经营导致两极分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 农业合作社最终演变成一种从农民手中获取农业剩余向工业化、城市化提供资金的组织。

③农业合作化演变成了农业集体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变成了一种农业集体化运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规模越来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按劳分配越来越绝对化和平均化。

2.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3. 什么是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答案】(1)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①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

②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应当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有区别,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在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集约。

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农业仍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充分地利用这些农业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畜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加和改善农产品供给。

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措施有:

a. 实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及用其他先进农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

b.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良土壤,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场、草地、渔场、农副产品加工厂、仓库、晒场、道路及购置某些农业机器设备等。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普遍采用良种,增加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数量. 不断提高肥料的质量。用现代技术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合理密植,改进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等。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适当的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中国开展土地集约的一条重要途径。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主要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