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有软件产生就必然会有软件的本地化,软件本地化是随着软件的发展而产生的。软件本地化是指对软件进行一定处理,让它满足目标群体对语言和功能的特殊要求。本地化的过程可能涉及到本地特性的开发、语言文化、目标群体习惯、用户界面布局调整和联机文档等等,以保证本地化版本的正常工作。在与国际接轨的当今,软件本地化是软件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行业中它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讲述了软件本地化的基本概念和测试理论,然后以EMC Unisphere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讲述软件本地化测试的流程。在对软件本地化测试理解的基础上,本文将详细地说明如何更好更精确地进行本地化测试,如何改进现有的测试流程,从而提高本地化测试的质量。首先本文从软件本地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讲到如何实现软件的本地化测试,其中包括本地化测试的基本流程、测试原则及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所以对测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错误的类型和处理方法也进行了一些讲述。作者参与了EMC Unisphere的软件本地化测试工作,了解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本地化测试的一般流程及其优缺点,得到了一些在本地化测试过程中对于当前测试流程的经验。结合所参与的项目的情况,对于本地化测试流程进行了一些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所有业务流程与直接业务需求的一致性,增强对需求变更的应对能力,减少整个流程中浪费的业务活动,降低业务流程复杂性,更有效地分配资源,更好地支持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为业务流程及管理的不断改进打下良好基础。希望本文可以为从事类似工作的同行们提供一个参考,可以应用到软件的本地化测试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