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824管理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战略性计划

【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性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战略性计划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 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

2. 领导力格理论

【答案】领导方格理论是美国行为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倡导的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领导方式有多种,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 理论为依据强调监督,或者以Y 理论为依据强调信任与激励。该理论设计了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从而生成了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

二、简答题

3. 组织中的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 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 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答案】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实施后,伴随着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对组织活动的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所进行的决策。

(1)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有如下特点:

①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原有方案已经实施,但环境条件有了重大改变情况下进行的。它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在这一意义上,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对初始决策合理内核的保留,而非简单地全盘放弃。

②非零起点。追踪决策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经历了初始决策实施的影响,它己不是起点决策,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阻力的阻碍和过去决策的影响。

③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是一个双重优化的过程。它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而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

决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的决策方案。

④心理效应。即要充分考虑决策对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

(2)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需要注意必须对过去的初始决策进行客观分析,根据新的情况,寻找调整改变初始决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初始决策不合理内容的过程。

4. 大多数《管理学》教材都是围绕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展开的,这是为什么?

【答案】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哪些最基本的职能,这一问题经过近一百年的研究,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自法约尔提出五种管理职能以来,有提六种、七种的,也有提四种、三种,甚至两种、一种的。各种提法都是各种职能中不同数量的不同组合而己,具体如表所示。最常见的提法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也是现在教科书中约定俗成的几项基本职能。 表

括选择任务、目标和完成计划的行动。 (1)计划。计划是从组织现在所处的位置到达将来预期的目标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编制计划包

(2)组织。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山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管理者必须把工作小组和组织中的成员组织起来,以便使信息、资源和任务在组织内顺畅流动。

(3)领导。领导工作指对工作人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和集体的目标做出贡献。这主要涉及管理工作的群众关系方面。领导工作包含鼓励、领导作风和方法,以及思想交流。

(4)控制。控制下作是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各种活动,从而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要求。控制下作按照目标和计划表评定工作人员的业绩,找出偏差所在之处,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从而确保计划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几项基本职能概括了管理的各项职能,集中概括地表述了管理的各种活动,因此大多数《管理学》教材都是围绕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展开的。

5. 请解释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原因,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

【答案】(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

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

a. 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

b. 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卜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特征的原因

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加工和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形成一定产品。由于资本(以货币形式表现和计量的资本)具有一般等价物、从而可以很方便地换回其他形式的生产要素的特点,所以启动这个过程的是一定数量的资本的投入。过程源动力的特点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过程开始之初就拥有着选择过程运行的方向、组织过程的推进、处理过程的结果的各种权力。

(3)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

在由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下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知识逻辑”。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6. 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业务能力?

【答案】领导者应具有如下的能力。

(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2)决策能力。

(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