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住院医师临床病理科题库>儿科专业题库

问题:

[单选] 有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A . 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
B . 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明显
C . 小于6个月的患儿以颅骨改变为主
D . 血清25-(OH)D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
E . 胸骨改变多见于l岁左右患儿

满足气管插管的0.15~0.1Hz的单颤搐抑制应达到()。 25%。 50%。 75%。 90%。 95%。 女性,38岁,患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心房颤动多年。服用地高辛0.25mg,每天1次,共12天,突然心室律变为规整,室率50次/分。此时心电图检查最可能的诊断为() A.窦性心动过缓。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结性逸搏心律。 结性心动过速。 结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是()。 黏液细胞成分少。 中间细胞成分少。 表皮样细胞成分少。 多形成囊腔。 鳞状上皮化生。 为了使体育课更有利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某校的体育老师决定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使其更符合卫生方面的要求。在以下几点中,不合理的是() 整个课程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四个基本环节。 一堂体育课中,实际运动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时间的30%~40%。 准备活动的时间占据全课时间的10%。 结束部分,老师利用4分钟进行小结。 每节课上,对男生和女生有相同的运动量要求。 根据药物的作用时效分类,泮库溴铵应属于()。 超短时效肌松药。 短时效肌松药。 中时效肌松药。 长时效肌松药。 超长时效肌松药。 有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下列哪项不正确()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特点的掌握。该题错选率不甚高,10%N15%,常见错误C,其次为E,无错选B、D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三大症状包括非特异精神神经症状、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临床上根据患儿的年龄呈相应的症状表现。正确选择此题答案,不但要全面掌握佝偻病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还要熟悉小儿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和佝偻病的相应表现。此外,这是一道否定题,应注意选择正确答案排除之。小于6个月的婴儿由于大脑的发育快、头围增大明显,以致缺乏维生素D时出现的佝偻病表现以颅骨改变为主,即颅骨软化,呈现乒乓球样头。因此C的说法是正确的,选C则是错误的。胸骨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样畸形、漏斗胸以及肋膈沟等,肋骨串珠以7~10肋明显。因此,E、B的说法本身也是正确的,选E或B是错误的。佝偻病在活动早期临床仅有非特异神经精神症状而无骨骼改变以及明显的长骨X线改变时,血清25-(OH)D水平就已明显降低,因此是早期诊断佝偻病的敏感指标,此点容易记忆,因此一般不会错选。据此,除A项外均是正确的,A项可选为"不正确"。错选者主要未能将不同时期生长特点与佝偻病病理相结合。同时,未能选A是因为其文字描述有一定的迷惑性,后半句似不能算错,但前半句的发病年龄就不正确了,因此,在审题中应特别注意此类似是而非的描述。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