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17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案】由于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发性支出所能产生的效果要小,因此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各种自动稳定器作用有限。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政策时滞。从认识到总需求的变化到各种乘数发挥作用,都需要时间; ②挤出效应问题; ③政治阻力; ④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一方面乘数大小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政府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日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而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2.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答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问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3.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答案】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4. 托宾q 比率

【答案】托宾q 比率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 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q 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可以看出,投资是q 值的增函数。托宾通过q 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5. 净出口

【答案】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在用支出法核算GDP 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小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 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二、简答题

6. 引起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可知造成LM 曲线移动的因素只能是:

(1)名义货币供给量M 的变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 增加,LM 曲线向右下力一平移,反之,LM 曲线向左上方平移。实际上,央行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在IS-LM 模型中就表现为LM 曲线的移动,这种情况可用图来表示。在图中,当货币供给量从m 增加到m' ,LM 曲线从LM 右移到LM' 。

图 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 曲线移动

LM 曲线向左上方平移,(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P 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 就变小,

反之,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

7.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圣比率的高低?

【答案】(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下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④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