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党的执政能力
【答案】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力一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竟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 世界多极化
【答案】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后和其他社会矛后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答案】对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认识:
(1)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急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廿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8.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什么?
【答案】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卞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具体表现为: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①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
③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①广大农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②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①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同时,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