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905财务管理综合之会计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

【答案】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存量。

而现金流量是一定时期流入和流出企业现金的数额,它可以分为二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它是一个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结果反映在财务状况中,财务状况是现金流量变化的起点,也是现金流量变化的终点。

2. 持续经营假设

【答案】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在于: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原来承认的条件去偿还债务,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才能按流动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总之,持续经营假设保证了基本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得以正常应用。当然,在企业确定破产清算时这—假设就不再适用。

3. 复式记账凭证

【答案】复式记账凭证简称“复式凭证”。将—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所有应借、应贷会计科目,都集中列示在—张凭证中的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可以在—张凭证上集中反映—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全部内容,便于分析经济业务,同时,减少了凭证填制的工作量,但不便于汇总计算每—科目的发生额。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都属于复式记账凭证。

二、简答题

4. 试说明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答案】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包括主表与主表之间、主表与附表之间等。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属于静态报表。而利润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报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以留存收益的形式出现,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投入量。相应地,资产负债表将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联结在一起,它是两个会计期间利润表之间的桥梁。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勾稽关系直接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之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

础. 通过对这两种报表的收入、费用等一些项目进行调整,把权责发生制转换成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

年末数与年初数之差必须与现金流量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②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要是指企业长期资产增减变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它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及相关账户资料来反映;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及借款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它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负债项目来反映。

③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利润表中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来体现。通过利润结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为客观、全面地了解企业利润中的“现金”成分,以此判断企业真正的收益质量。

5. 什么是收入? 有何主要特征?

【答案】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如下特征:

(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2)收入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无论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还是负债的减少,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最终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符合这一特征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3)收入不包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入。收入只包括企业自身活动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而不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入。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增加资产的同时,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

6.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 有哪几种计算方法?

【答案】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是指,在借贷记账法下,通过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检验记账工作正确与否的—种方法。这种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 ②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③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试算平衡有总分类账户余额的试算平衡和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的试算平衡两类。在借贷记账法下,总分类账户的余额的试算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合计; 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的试算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上述试算平衡通常在月末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的形式来实现。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总的来说,有两种计算方法:

(1)发生额平衡

经济业务发生后,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时,借贷两方金额必然是相等的。当—定

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记入相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因此有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一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利用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可以检查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也可以检查—定会计期间内所有经济业务记录的正确性。

(2)余额平衡

以借贷记账法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作为理论依据时,资产类账户都表现为借方余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应该与资产总额相等;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都表现为贷方余额,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应该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相等。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就有余额试算平衡的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利用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可以检查每—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也可以检查—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账户记录的正确性,通常在每一会计期间结束时,在已经结出各个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完成试算平衡工作。试算平衡表有两种:—种是将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分别编表进行试算平衡; —种是将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合并在—张表上进行试算平衡。

通过试算平衡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平衡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如果等式两边不等,说明账簿记录肯定有错误; 但如果等式两边相等,也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等式两边的平衡,如重记、漏记、会计科目错误、记账方向相反等等。

7. 具体说明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答案】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是企业除了费用或分配给所有者之外的—些边缘性或偶发性支出。而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般来说,利得和损失与收入和费用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8. 为什么说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答案】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要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要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为了合理地安排劳动时间,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此,就必须建立专门的职能,履行对物质财富生产过程占用、消耗及成果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实现以最少的占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满意的成果,这一专门职能就是会计。

由上可见,会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在其生存发展中对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占用、消耗的关系和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但是,并非人类一有生产实践活动就产生了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定阶段,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特殊的、专门的独立职能,成为专职人员从事的—项经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