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同的是前者() 淋巴结肿大不明显。 咽峡炎更突出。 异淋细胞增多不明显。 脾大更明显。 嗜异性抗体(-)。
患者男,17岁,中学生,因“发热4d,行走困难2d”于8月20日来诊。患者4d前发热,体温39.5℃,伴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初以为患“感冒”,自服“感冒清”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体温继续升高,最高达40.2℃。同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逐渐加重,以至于出现行走困难,由家属抬入病房。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关节炎”、“肝炎”及结核病等病史。查体:T40℃,P126次/min,R40次/min,BP100/66mmHg;急性病容;咽充血,结膜充血;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蚕豆大的淋巴结,轻压痛;肝肋下1cm,双肾区轻扣痛;双下肢小腿部肌肉明显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痛,病理反射未引出。该患者的诊断为(提示血常规:Hb14g/L,WBC14×10/L,N0.85,L0.15;尿常规:蛋白(+),RBC2~6/HP,WBC0~2/HP;显微肥达凝集试验(+,效价1︰800)。)() A.败血症。 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上呼吸道感染。
女,40岁,因突起腹中部疼痛发作伴血便3天入院。腹痛为阵发性,伴恶心、呕吐。呕吐和为胃内容物,起病后曾解粘液血便3次。患者于1个月前腹痛开始反复发作,伴解粘液血便,腹痛发作时,自感有"气块"在腹内串动。体查:消瘦、贫血貌,腹稍胀,全腹软,无局限性压痛及肌紧张,下腹正中可扪及10×6cm肿块,坚韧,轻压痛,上下可以推动,肠鸣音活跃,音调稍高。在剖腹探查中发现患者为右半结肠肿块,其手术原则是()。 A.肠道肿块留待以后再次手术处理,放置腹腔引流物。 按肿瘤原则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 行右半结肠切除后,远近肠管行双管造口。 切开肠管后切除肠管内肿块。 行肿块肠段切除后,将远近肠管双管造口。
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功效的药物是() 丹参。 川芎。 郁金。 益母草。 玄参。
男性,52岁,3周前因疥疮继发感染,3天来出现少尿,水肿,血压150/90mmHg,尿比重1.018,蛋白(++),红细胞30~40个/HP,白细胞4~8个/HP,血红蛋白120g/L。诊断应首先考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急性肾盂肾炎。 IgA肾病。 肾病综合征。
肺俞穴的针刺深度应把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