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己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2. 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答案】错误。
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
,实际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同时期的文法学校。名为“公学”
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十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英国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3.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厂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
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
(2)思维定势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阻碍问题的解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思维定势能使人根据面临的间题联想起己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 可以使人将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己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②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使人的思维活动刻板化,而不进行别的尝试,就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所以认为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5.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答案】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 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
,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派”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的智力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应当明确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理论被看作是临时性的,不是绝对的。这和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把科学知识绝对化为客观的、没有疑问、一成不变的观点不同。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建构过程)。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的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己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
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如下:①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②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③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课程观
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不是把课程看作基本上由外部环境因素决定的(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
,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他们的目的和观点。什么样的经验值等因素)
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产生中是有效的,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建构主义强调帮组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惊醒意义建构。
6. 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1)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 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问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②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
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而非方向性假设只简单地指出哪里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
③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处于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 解释性假设是揭不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与结果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 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在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①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②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