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素文字

【答案】语素文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又称表语文字。它用来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

,因而和语言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义单位)

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例如汉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所以有人把汉字说成语素文字。汉字大都代表语素,表示语素之义带有语素之音。

2.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3. 声母

【答案】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称作“零声母”。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

声母,只作韵尾,如“gudng" (光)中的ngo 车甫音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4.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5.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6. 主谓谓语句

【答案】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主谓谓语句大体有五种类型:①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②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③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⑤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7. 语体

【答案】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类。口语语体又可分为:家常语体,即在家庭内部或熟人之间使用的语体; 正式语体,即在正式社交场合使用的语体; 典雅语体,即在隆重的公开集会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语体等。书面语语体也可分为文学语体、科技语体、新闻报道语体等若干类。

8.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二、简答题

9. 用调值数码法给下列汉字标调。

五方:东 西 南 北 中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五谷:稻 黍翟 稷 麦 豆

五金:金 银 铜 铁 锡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五岳: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篙山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五经:易 书 诗 礼 春秋

五彩:青 黄 赤 白 黑

【答案】

10.什么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试以“重——轻”、“团结——分裂”为例加以说明。一般说“王安忆是女作家”,却只说“梁晓声是作家”,形成“作家——女作家”的对立,这也是不平衡现象吗?

【答案】(1)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成对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往往不相等,这是指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

①“重——轻”,一般提问题时问“重不重? ”如“这杠铃重不重? ”回答可以是“重,180kg" ,也可以是“轻,才120kg" 。一般情况下不问“轻不轻? ”只是在已知为轻时或希望它为轻时,才问“这杠铃轻不轻? ”回答只能是“轻,120kg" ,不能说“重,180kg 。”但可回答说“不轻,180kg" 。一般只能问“有多重? ”只在已知为轻时说“有多轻? ”但陈述句只说“有180kg 重。”“有120kg 重。”不能说“有120kg 轻”。

②“团结——分裂”也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知是否分裂)只问“他们团结不? ”“他们团结的情况如何? ”“他们有多团结? ”一般不问“他们分裂不? ”只有在已知为分裂时,才问“他们分裂的情况如何? ”

(2)“作家——女作家”的对立也是不平衡的

“作家”可以特指男性作家,所以一般只说“梁晓声是作家”,除非强调性别时,不说“梁晓声是男作家”。“作家”还可以兼指女作家。如果说:“来了一群作家。”其中可以有男的也可以有女的; 如果说:“来了一群女作家。”其中便只能有女作家,不能包括男的。当然说“王安忆是作家”也是可以的。

11.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①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②波浪“哗哗啦啦”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朵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③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④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雁飞再远也忘不了故乡,

人走天边也怀念祖国。

⑤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答案】①句是明喻,本体“人需要真理”和喻体“庄稼需要阳光”由喻词“像”连接起来。生动的用“庄稼与阳光“的关系,形象描绘了真理对于人的重要意义,通俗且深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②句是明喻。本体“水花”和喻体“珍珠”由喻词“似”连接起来。珍珠的光环赋予了船舷上平淡的水花晶莹剔透的美感,为普通的航船过程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③句是暗喻。通过暗喻喻词“是“将生命与树”相比,用“叶”“干”“果”与树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