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筑工程题库>机电工程题库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资源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真题案例解析: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4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⑴4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另两人其中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4G。
⑵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0.1号:RTⅠ级、UTⅡ级;N0.2号:RTⅠ级、MTⅡ级;N0.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0.1号评定检测结果,N0.2号签发检测报告。
问题:
⑴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⑵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⑷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

协调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1H420084-3】 1.背景 某施工总包单位在我国西北部承建了一大型军工厂不停产扩建工程,其60%的主要工程材料有业主提供,剩余40%的材料通过预付材料款的方式由总包单位自行采购和组织施工。为了按期完成该项建设任务,该总包单位将室外部分管廊上的管道分包给A专业施工单位安装,其中管道有一段通过禁火区;将新增高压管道的射线探伤作业分包给B专业探伤单位实施.此分包项目施工工艺复杂,质量和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变叉配合施工。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召开了分包单位协调会,明确各单位的工作时间、竣工验收考核,以及工程资料移交等事项。将室外要求条件高的管道焊接工作分包给了C专业焊接单位。施工过程中,A专业施工单位安装的管道通过禁火区时,其到总包单位申领动火作业证,并做了相应的其余安全防范工作,最终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B探伤单位在对新增高压管道进行射线探伤时,发生因射线作业引起生产中设备放射液位指示仪表报警。B探伤单位检测员对此立即通知了业主单位负责人,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因外部气象环境突变,C专业焊接单位所焊接的部分管道焊接质量没能通过验收,监理单位令其重焊,因工期推迟,业主对其进行了罚款。C专业焊接单位认为是不可抗力,对罚款不予接受。 2.问题 (1)背景资料中的分包属于何种类型?该总包单位与A、B和C分包单位协调管理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2)A分包单位在禁火区作业时的处理存在何种错误?阐述正确的主要的安全防范工作内容。 (3)对于设备放射液位指示仪表的报警,B探伤单位检测员的通知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4)鉴于现有的背景环境,在室外焊接应考虑哪些质量影响因素? (5)简述在焊接质量问题处理和认识上存在的不妥之处。 协调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1H420084-2】 1.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一炼油厂机电安装工程,由于工期紧、作业面多、不同工种的交叉作业也很频繁,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件: 事件一:室外罐塔群组立完成,并已作好设备就位施工记录。管道安装专业队在预制厂按图预制两塔间的下降管,为使预制准确,专业队成员进行了实地几何尺寸测量,发现有一塔的短管法兰扭转偏向,随即通知预制厂返修。 事件二:吊装作业时,塔周的脚手架完好,但脚手板大部分被设备安装专业队移至另一罐塔群使用,然而项目部既未及时通知相关专业队做前期准备工作,也来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事件三:下降管吊装就位后管道安装专业队自行拆除罐塔群的全部脚手架,使后续的自动化仪表管线敷设、传感器安装、保温修补、防腐涂装修补等无法进行。 事件四:建设过程中发现某一建筑物妨碍了原有的电力架空线路,对此,业主按照电力设施与公共设施互相妨碍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妥善解决了此事。 2.问题 (1)简述避免“前三个事件”发生的执调形式。 (2)事件一的发生,说明在哪些方面管理协调存在问题? (3)事件二的发生,说明哪些管理环节协调失控? (4)事件三的发生,说明哪些管理环节协调失控? (5)简述电力设施与公共设施互相妨碍的处理原则。 协调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IH420084-1】 1.背景 某厂计划拟建一条长途高压输电线路及配电站,通过招标确定该工程由具有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电力建设企业实施总承包,为兑现投标承诺,该公司通过质量策划,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建立了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检验试验卡,要求严格执行三检制。施工过程中遇到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输电线路沿途穿越稻田和山林,变电站设在市郊支线山地公路旁,施工布点要设置器材临时堆放保管场所,作业人员的临时生活设施,以及山地放炮作业等I二是变压器器身运输用大型平板车必须经过市郊支线公路及一座桥梁,桥梁要超载,但别无他途;三是变压器的二次水冷系统制造厂只供给定型设备,管路等连接部件为半成品,要在施工现场组焊安装。 2.问题 (1)根据对象和阶段不同,背景中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分别属于何种类型? (2)施工组织总设计由谁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3)问题(1)中,施工单位应与哪些组织进行协调?简述理由。 (4)变压器器身运输会使桥梁超载,应与哪个部门协调,协调什么内容? (5)为做好变压器二次水冷系统的安装,施工单位应怎样与制造厂协调? 1.背景 某机电安装企业承接了1000MW机组汽轮发电机系统安装工程,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凝汽器、除氧器、加热器和各类水泵等安装,以及相应汽轮机和发电机等大件设备的运输任务。其中,汽轮发电机大件设备由上海生产,运输途经水路一沿途公路(含3座桥和地下管线)一现场道路及组合场;其余工程设备由生产厂家以装籍方式运抵组合场和仓库。在安装阀门时,打开阀门包装箱发现其技术资料不全,两天后在其他水泵箱中找到。对此,该机电安装企业开展了工程设备管理大检查,结果发现:少量仓库内设备名称和规格不符;两箱限额设备部件已经运达安装现场,其中一箱外箱体在安装过程中受到机械力打击。针对存在的问题,项目经理部作了认真而又全面的整改。 2.问题 (1)大件设备运输途径沿途公路之前应采取哪些措施? (2)在现场道路及组合场对大件设备运输和卸载应采用哪些措施? (3)背景资料中,阀门资料不全错在哪个管理环节?该环节有哪些主要工作? (4)设备存入指定仓库内时,通常还要做好哪些工作,可避免标识和规格不符? (5)简述汽轮机安装程序。 资源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IH420077-4】 1.背景 某机电工程公司承接了一座12层的现代信息中心机电安装任务。鉴干该现代信息中心建设技术复杂、手段现代、要求条件高等特点,在组织上,为该工程选派了最有能力的技术负责人,并委任其负责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管理制度;负责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技术管理体系;负责对技术管理体系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使用、晋升、奖惩工作;协助组织编制本项目部的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计划和实施工作等。在技术上,工程开始时该技术负责人组织了设计文件的图纸会审;施工前其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要求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某管道安装前未预检,造成返工;二是五楼的隐蔽电缆完工时才发现隐蔽前没有检查。 2.问题 (1)指出该工程在组织安排上存在哪些方面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2)该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文件的图纸会审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3)简述工程中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的内涵。 (4)简述预检组织工作的内容。 (5)隐蔽工程项目在隐蔽前应做哪些工作?

资源管理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真题案例解析: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施工劳动组织,编制了劳动力资源计划,按计划调配了施工作业人员。并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约定该劳务公司提供60名劳务工,从事基础浇注、钢结构组对焊接、材料搬运工作。进场前对劳务工进行了安全教育。
基础工程结束、安装工程开始后,项目部发现原劳动力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协调,而又难于在计划外增加调配本单位施工作业人员,在吊装作业和管道焊接等主体施工中劳动力尤为不足。项目部采取临时措施,重新安排劳务工工作,抽调12名劳务工充实到起重作业班组,进行起重作业。作业前项目部用1天时间对12名劳务工进行了起重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安全员提出12名劳务工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具备起重吊装作业资格,但项目部施工副经理以进行了培训且工程急需为由,仍然坚持上述人员的调配。
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手工焊)在2010年8月开始焊接。项目部抽调4名从事钢结构焊接的有焊工合格证的劳务工参加焊接工作。在水压试验前监理工程师会同项目质量技术部门进行检查,发现:
⑴4名劳务工焊工中,有2人的焊工合格证是2007年3月签发;另两人其中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1G;1人焊工合格证的试件钢号分类代号为Ⅰ,试件形式代号为4G。
⑵参与检测共有3名无损检测人员。3人的资格情况如下:N0.1号:RTⅠ级、UTⅡ级;N0.2号:RTⅠ级、MTⅡ级;N0.3号:RTⅡ级、UTⅡ级、PTⅡ级;
焊道射线检测的15C-04号报告共有3道焊口的检测结果,评定其中1道焊缝存在不合格的缺陷。该报告由N0.1号评定检测结果,N0.2号签发检测报告。
问题:
⑴从背景中,项目部出现劳动力不足和对劳务工重新进行的安排违背了用工动态管理哪些原则?说明理由。
⑵说明背景中起重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理由。项目安全员和项目部施工副经理对抽调劳务工从事起重吊装作业的意见或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对检查所提的4名焊工,是否能够进行该低合金钢管道的焊接作业?分别说明理由。
⑷15C-04号报告中评定检测结果和报告签发是否符合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的要求?为什么?从背景中,应由哪位无损检测人员签发报告?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