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633教育理论综合(自命题)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面有关总体的阐述错误的是( )。
A. 符合条件的全体研究对象
B. 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C. 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答案】A
【解析】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2. 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包括( )。
A. 题目、摘要、引言、正文及注释等部分
B. 题目、摘要、引言、正文及结论等部分
C. 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D. 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及附录等部分
【答案】D
【解析】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3. 下面( )不属于实证研究。
A. 教育调查
B. 教育观察、访谈、测验
C. 文献综述
D. 教育实验
【答案】C
【解析】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及教育实验等均属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4. 下面( )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A. 直觉观察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B.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期
C.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期
D.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答案】B
【解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依次为:直觉观察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期(20世纪上半叶),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
5. 下列不属于访谈调查特点的是( )。
A. 灵活性强
B. 调查具有匿名性
C. 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
D. 可以使用复杂的访谈提纲
【答案】B
【解析】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而不受书面的语言文字的局限;访谈提纲是在访谈前已经完善的,因此准备比较充分。
6. 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包括( )。
A. 基础性研究课题、实践性研究课题
B. 理论性研究课题、实践性研究课题
C. 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
D. 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
【答案】C
【解析】按照研究的性质和目的来分,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础性研究课题;二是应用性研究课题。主要包括那些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
7. 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 事件取样记录法
B. 日记描述记录法
C. 时间取样记录法
D. 行为检核记录法
【答案】B
【解析】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使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视作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便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观察课题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同时,观察者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因此,最适宜的记录方式应该是日记描述记录法。
8. 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
A. —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9. 要保证可比性必须做到( )。
A. 比较的标准要统一
B. 比较的主观条件要一致
C. 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
D. 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
【答案】B
【解析】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保证可比性必须做到:①比较的标准要统一;②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③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
10.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的分类标准是( )。
A. 研究问题的性质
B. 研究的目的
C. 研究的阶段
D. 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
【答案】A
【解析】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