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学位]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丁西林

【答案】丁西林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物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幽默喜剧的开创者和话剧运动的先驱者,有《丁西林剧作全集》行世。1923年发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1925年创作独幕喜剧《压迫》,喜剧风格趋于成熟。抗战时期发表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妙峰山》等,更显纯熟的喜剧技巧。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剧协常务理事等职。写有戏曲剧本《雷峰塔》《胡凤莲与田玉川》,历史喜剧《孟丽君》,同时翻译英国戏剧作品。其剧作长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喜剧因素,设置戏剧冲突,风格轻松诙谐,对话机智幽默。

2. 《缀网劳蛛》

【答案】《缀网劳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许地山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 二是指其同名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缀网劳蛛》反映了妇女所受的惨重压迫,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佛教思想; 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由商务印书馆在1925年出版,收入《命命鸟》《缀网劳蛛》等十二篇小说。其中《换巢莺凤》记述一个贵族小姐为追求自由恋爱而上当送命的悲剧; 《商人妇》描写一个商人妻子被丈夫卖给印度人而备受凌辱的苦难遭遇; 《枯杨生花》写一个孤苦无依的老渔妇在他乡遇见昔日恋人的故事。作品多写妇女婚姻悲剧,故事情节曲折,充满异域情调和传奇色彩,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

3. 《汉园集》诗人

【答案】《汉园集》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1936年,汉园三诗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尸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4. 熊佛西

【答案】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代表剧作有《赛金花》《上海滩的春天》等。对于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此外,熊佛西提倡戏剧大众

化,立足于农村,注目于农民。为此,他进行了戏剧大众化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简答题

5. 简述胡风的文艺思想。

【答案】胡风的文艺思想包括主观战斗精神、人道主义、民族形式等,其文艺思想对他的后半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当时社会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批判的直接原因,从而使其成为文艺批评自由和民主的殉道者。

(1)胡风文艺思想的主要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

②市白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

③对鲁迅文艺思想的继承。

(2)胡风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坚持文艺的审美特性,在按照唯物史观肯定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他把艺术的美与形象思维相联系。

②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概念化、公式化和客观主义、自然治愈。他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才反应艺术的规律,认为现实主义的“写真实”应包括写出生活的“阴暗面”和“劳动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

③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其内涵包括作家对生活的批判态度、战斗热情和把握生活的能力。

④宽泛地理解生活,并非“只有工农兵的生活才算生活”,反对题材决定论。

⑤“内容决定形式”,认为“旧瓶新酒主义本质上是反抗现实主义的”。

⑥文学应主要描写人,要表现人道主义精神。

(3)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

胡风的文艺思想对他的后半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观战斗精神招来那些传统理论的坚持者和左倾理论家的追随者的极力反对,以致含冤数十载。他的现实主义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思想理论环境下,显然是和者必寡的,势必受到“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责难和批评。他的“份十万言”试图争取被剥夺了的反批评的权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成了含冤终身的一大憾事,做了文艺批评自由和民主的殉道者。

总之,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胡风文艺思想在理论上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无个性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服从意识,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而且必将为传统的价值观念所不容,他的悲剧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6. 简论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案】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主要有:

(1)时代的发展需求

随着上海等现代都市市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读者已不完全满足于旧派通俗文学,才在城市里酿成“穆时英风”的读书市场效应。新海派的产生,一方面占去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宽了大众文学市场。于是,这种由“雅”及“俗”的形势,必然刺激旧派通俗文学。

(2)通俗文学自身的发展

随着新文学部分地“俗”化,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小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张恨水、刘云若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雅俗互动的过程并不平衡:通俗的“雅化”是悄然进行的; 新文学争夺大众的声势在抗战以前“雷声大,雨点小”; 张资平等的“俗化”受到严厉斥责,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堕落”; 而当时北方的京派文学却我行我素,不受市场牵制,执著于它的纯文学化的努力。就在这样的形势下,通俗文学进入它的新旧转换的阶段。

(3)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作家的努力

张恨水其时发展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经过自觉改革,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也就成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家。这是由张恨水的独特立场所造成的。一方面,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 另一方面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不甘落伍。他让章回小说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注意章回的回日格式的变化,尝试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以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并不仅仅能用来写鸳蝴式的故事。《金粉世家》便是其最旱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

北派经过赵焕亭的过渡,出现了还珠楼主,南北辉映,成熟的武侠小说大家和长篇巨作带动了整个“武侠热”。武侠小说比较远离现实,它一方面对中国主流政治社会外的亚社会,即民间社会、江湖社会的武术技击世界加以表现,另一方面醉心于创造一个超现实的剑仙神魔世界,而侠义精神始终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运行,这就给武侠小说的新旧过渡带来虽慢半拍,但并非不辉煌的奇特景象。

三、论述题

7. 结合性别理论分析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周萍、周冲等男性形象。

【答案】性别即社会性别,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是人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社会性别理论从分析两性关系入手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与本质,从而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工具。结合性别理论来分析曹禺话剧《雷雨》中周朴园、周萍、周冲等的男性形象,具体内容如下:

(1)周朴园:父权文化的代言人

周朴园旱年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在经历婚姻失败后又转向封建专制思想,成为父权文化的代言人。他的这种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繁漪两位女性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