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己经过时了。

(2)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答案】(1)维护法律权威的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①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②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①推进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不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②提高立法质量

法律权威的树立,不仅依靠保障法律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更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完善立法的任务仍然很重。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立法机关要继续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采纳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使立法更加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③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法律的权威不仅取决于法律的内容是否科学、公正、合理,也取决于法律能否得到严格、规范、公正的实施。在我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负有严格贯彻实施法律的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④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有权威。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 ⑤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全社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树立忠于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自觉意识。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使法律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

(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①树立法律信仰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才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进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认同、信任我国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从而树立起对我国法律的坚定信仰。 ②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大学生在自己学习与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人宣传法律,帮助和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等封建人治思想,宣传我国法

律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使人们了解、认同和信任我国的法律制度,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③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强烈的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护法意识,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一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3.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答案】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也要自觉地向道德模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①要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月却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③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2)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

a. 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b. 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c. 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悠意妄为;

d. 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e. 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3)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②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中自觉开展学习道德榜样的活动,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