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伊犁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结构(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RAM 和ROM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ROM 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II.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进行信息访问 III.RAM 和ROM 都可用作Cache IV.RAM 和ROM 都需要进行刷新 A. 仅I 和II B. 仅II 和III C. 仅 I 、II 和IV D. 仅II 、III 和IV 答:A

RAM 中的内容断电后即丢失ROM 中的内容断电后不会丢失,,【解析】(易失性)(非易失性),同时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即CPU 对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存取时间相同)区别在于RAM 可读可写,ROM 只读不写。而ROM 显然不可用作Cache , 也不需要刷新,所以III 和IV 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2. 下列选项中,不能构成折半查找中关键字比较序列的是( )。

A.500,200,450,180 B.500,450,200,180 C.180,500,200,450 D.180,200,500,450

答:A

【解析】折半查找的过程是:先确定待查找记录所在的范围,然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或找不到该记录为止。折半查找的关键字序列满足:对每一个关键字,其后面的所有关键字序列或者都小于等于该关键字或者都大于等于该关键字。A 项错误,第三次比较的关键字为450,说明待查关键字位于200〜450间,所以第四次比较时不会遇到关键字180。

3. 循环队列存放其元素值,用front 和rear 分别表示队头和队尾,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数是( )。

答:A

【解析】对于循环队列,需要深刻理解队头在队尾进行进队操作。

和队尾

的概念,在队头进行出队操作,

如果为负则元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为正时元素个数=

素的个数=所以统一的公式就是

4. 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 )。

A. 使单链表至少有一个结点 B. 标识表结点中首结点的位置 C. 方便运算的实现

D. 说明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答:C

【解析】单链表中增加一个头结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运算的实现,使得对第一个元素的操作与其它元素的操作相同。

5. 将一棵树t 转换为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二叉树h ,则t 的后序遍历是h 的( )。

A. 前序遍历 B. 中序遍历 C. 后序遍历 答:B

【解析】树的后序遍历恰好对应于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6. 采用递归方式对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下列关于递归次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无关

B. 每次划分后,先处理较长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 C. 每次划分后,先处理较短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 D. 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的处理顺序无关 答:D

【解析】快速排序是递归的,递归过程可用一棵二叉树给出,递归调用层次数与二叉树的深,采用快速排序方法,其对应递归调用度一致。例如:待排序列{48, 62,35, 77, 55, 14, 35, 98)过程的二叉树如下图所示。

在最坏情况下,若初始序列按关键码有序或基本有序时,快速排序反而蜕化为冒泡排序。即其对应递归调用过程的二叉树是一棵单支树。因此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有关。但快速排序的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处理顺序无关,即先处理较长的分区或先处理较短的分区都不影响递归次数。

7. 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 )。

A. 栈 B. 队列 C. 树 D. 图 答:B

【解析】这类问题一般都先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具有什么操作特性或是结构特性比如“先进后出”、“先进先出”等再判断其逻辑结构。栈和队列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而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由于本题中先进入打印数据缓冲区的文件先被打印,因此打印数据缓冲区具有先进先出性,则它的逻辑结构应该是队列。

8. 某同步总线采用数据线和地址线复用方式。其中地址数据线有8根,总线时钟频率为66MHZ , 每个时钟同期传送两次数据。(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总线带宽)( ) :

A. B. C. D. 答:C

【解析】总线带宽=总线工作频率X (总线宽度/8), 由于地址线与数据线复用,所以在两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总线上数据一共传输了8次,那么总线带宽为

9. 下列二叉排序树中,满足平衡二叉树定义的是( )。

所以选C

答:B

【解析】平衡二叉树是指左右子树高度差(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不超过1的二叉树。A 项中根结点的平衡因子是2; B 项中每个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均不超过1; C 项中根结点的平衡因子是-2; D 项中根结点的平衡因子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