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无牙颌的组织结构和全口义齿的关系,将无牙颌分成() 3个区。 4个区。 5个区。 6个区。 8个区。
全口义齿后缘边界为() 前颤动线。 腭小凹之前方。 腭小凹之连接线上。 腭小凹后1mm。 腭小凹后2mm。
以下关于后堤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后缘位于后颤动线之前。 前缘位于前颤动线。 后堤区平均宽8mm。 黏膜弹性较差。 后堤区有利于边缘封闭。
牙列缺失后上下牙槽嵴吸收的方向为() 上颌向上吸收,下颌向下吸收。 上颌向下吸收,下颌向上吸收。 上颌向上内吸收,下颌向下外吸收。 上颌向上外吸收,下颌向下内吸收。 上颌向下内吸收,下颌向上外吸收。
无牙颌牙槽嵴终身持续吸收,一般每年为() 0.5mm。 0.8mm。 1mm。 1.2mm。 1.5mm。
主承托区可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