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42细胞生物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子传递链
【答案】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所有组成成分都嵌合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膜或其他生物膜中,而且按顺序分段组成分离的复合物,在复合物内各载体成分的物理排列也符合电子流动的方向。其中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是伴随着营养物质的氧化放能,又称呼吸链。
2. 整合膜蛋白
【答案】整合膜蛋白
又称膜内在蛋白,是指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
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的一种蛋白。它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3.
【答案】
的中文意思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1975年英国科学家
Milstein 和Kohler 发明的技术,并获得198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它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 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的技术。 4.
【答案】胞凋亡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单个细胞悬浮于琼脂糖凝胶中,经裂解处理后,再在电场中进行短时间的电泳,并用荧光染料染色,凋亡细胞中形成的DNA 降解片段,在电场中泳动速度较快,使细胞核呈现出一种彗星式的图案;而正常的无DNA 断裂的核在泳动时保持圆球形。
5. 染色体
【答案】
染色体物质的形态单位。 6.
【答案】
的中文名称是核纤层。核纤层是指内层核膜靠核质的一侧的一层由核
纤层蛋白(V 型中间丝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核纤层与核膜、染色质及核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关系,它向外与内膜上的镶嵌蛋白相连,起保持核膜
的中文名称是彗星电泳法。彗星电泳法是通过细胞生化特征变化鉴定细
是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包装而成的遗传
外形及固定核孔位置的作用;向内则与染色质上的特异部位相结合,为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 7. 超敏感位点
【答案】
超敏感位点
是指如用低浓度的
降解成酸溶性的
超敏感位点是染色质上无核小体的
处理
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或潜在转录活性的染色质被先被切割的少数特异位点。通常,
小片段后,能够首
片段,是活性
染色质的基本特征之一,超敏感位点的建立是基因起始转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8.
【答案】
的中文名称是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可通
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系统通讯活动及协助细胞的活动。信号转导可以实现细胞间通讯,是协调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组织发生与形态建成所必需的关键过程。
二、填空题
9. 细线期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染色质凝集成单条细线;细线与核膜相连;染色质线上有染色粒
10.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在细胞内常常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只有当_____与mRNA 结合后,_____才与之结合形成完整的核糖体。
【答案】小亚基;大亚基
11.自身免疫性受体病是由于_____。
【答案】机体产生抗自身受体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失去功能或改变作用方向
12.溶酶体的识别标志酶是_____; 微体识别标志酶是_____。
【答案】酸性水解酶;过氧化氢酶
【解析】溶酶体含有大量酸性水解酶来维持其酸性环境,保证其正常功能。微体即过氧化物酶体,其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
14.显微注射操作技术是在显微镜下,用_____对细胞进行解剖和微量注射,它不仅用于_____,亦用于细胞核的解剖和向核内注入。
【答案】显微操作装置;核移植基因
三、简答题
15.叙述什么是微管的
【答案】微管的
长;
或
帽和帽,其对微管的动态性质有什么影响。
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
或
的状态。
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
端形成
帽结构,微管就趋于生帽结构,这种微管就
的游离微管蛋
帽就是微管正端
(1)如果微管正端结合的是由结合(2)如果微管的正端结合的是由结合趋于缩短。决定微管正端是白二聚体的浓度;二是
延长的速度下降,随着微管的组装。
16.什么叫凝胶-溶胶
帽还是帽中
帽,又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结合
水解的速度。当帽,而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逐渐使微管变得不稳定,
的浓度又很高时,微管趋向于生长。由于结合
水解的不断进行最后
的游离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降低,使得微管帽结构转变成
趋于解聚。细胞内微管的这两种状态是不断发生的,因为细胞内不断有微管解聚,又不断地有新
和溶胶-凝胶转变?
【答案】原生动物中的变形虫,高等动物中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没有鞭毛、纤毛等运动器官,但能够依靠细胞体的变化进行移动,叫作变形运动。通常要靠胞质环流形成伪足,细胞沿着伪足形成的方向前进。细胞内流动的细胞质叫作内质,从尾部流向前进中的伪足。当液流到达伪足时,流动的细胞质分向细胞的两侧,并形成较硬的外质。其间,位于细胞后部的外质被破坏并向前方提供新的内质,由此产生内质和外质的循环转变,并引起细胞向前移动。细胞质由坚硬的凝质状态(外质)向可流动的液态(内质)转变的过程称为凝胶-溶胶转变,相反的过程叫溶胶-凝胶转变。
17.用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细胞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分布有什么改变,为什么?
【答案】(1)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后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分布的改变
用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内质网缩回到细胞核周围,高尔基体解体成小的膜泡样结构分散在细胞质内,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系统全面瘫痪。
(2)发生改变的原因
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室化的结构,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合成部位与行使功能部位往往是不同的。内膜系统把细胞质分割成一个个区室,将物质合成部位和功能行使部位分隔开,微管是维持区室化的重要结构基础。秋水仙素是微管蛋白组装抑制剂,当用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后,微管很快解聚,从而造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凝聚化。
18.为什么说“细胞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之所以说“细胞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主要原因如下:
(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除病毒外)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也需要寄生于细胞,才会体现出生命的特征。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有机体一切代谢活动最终要靠各种细胞来完成,细胞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