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835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答案】《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即《麦克布莱德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月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 前语言传播时代
【答案】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吁L 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采集和狩猎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3. 自由主义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该理论由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最先提出,由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加以系统化。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
4. 把关人
【答案】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把关(gatekeeping )一词。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影响着新闻实践。
5.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6. 朗曼模式
【答案】朗曼模式是美国广告学专家肯尼思·朗曼经过长期的研究,创建的一个广告投资模式,朗
曼指出,任何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其广告效果只能是在临限(threshold ,不做广告时的销售额)和最大销售额之间的某数值。
7. 刺激一反应理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8.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 等。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己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荞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9.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仟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J 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
10.“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理论。传播学家E. 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媒介在操纵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二、简述题
11.人际传播在新闻扩散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案】创新扩散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经过人际网络的过滤,大量信息会通过大众媒介直接流向个人,毋须经过中间人。后来的一些研究也证明,只有对广大公众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信息的扩散中,口头传播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量较多的情况下,大部分人是直接从大众媒介获得信息,而在信息量较少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从人际传播中获得信息。
1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
【答案】“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是强调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环境的重大影响的三个概念。德国学者诺埃尔·诺依曼认为,在以电视的高度普及为特征的现代化信息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多数传播媒介的报道内容存在着高度的划一性和类似性,容易在社会上造成“共鸣效果”。
(2)同类信息的大众传播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这容易使它们的影响沉淀下来,产生“累积效果”。
(3)大众传播是一种跨阶层、跨群体的传播活动,其信息抵达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具有普遍的影响,产生“遍在效果”O
这三个特点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领袖,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造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因此,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环境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论述题
13.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一直是社会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大致形成了乐观和忧虑两种不同的观点请介绍其中的一些典型观点,并具体阐述其内容。
【答案】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一直是社会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西方早期形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1)乐观主义观点
早期的乐观主义观点以美国政治学家布莱士为代表,在1889年出版的《美利坚民主国》一书中,他围绕报刊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问题,探讨大众传播与政治民主进程的关系。布莱士认为,舆论是民卞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从历史过程来看,舆论经过了被动地忍受权威支配和统治的阶段,正在迎来舆论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从现实过程来看,围绕社会公共事件的舆论的形成,大体要经历四个阶段:
①基于情绪和期待的印象形成阶段。
②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
③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积极传播阶段。
④形成最终合意和付诸行动的阶段。
因此,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过传播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