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U-Map的高等学校分类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分类;欧洲高等学校分类;高等学校分面分类体系

  摘要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U-Map)”是由欧盟委员会设计与开发的全新的高等学校分类工具,该分类遵循分类学范式,通过一系列维度及指标对欧洲高等学校进行了描述性的分组,并以此充分理解并强化了欧洲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这一全新的分类工具较好地体现了分类设计的科学性、分类方法的创新性、分类方案的动态性、同时具有较高的用户导向性和分类针对性,在分类理念与分类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与超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也日趋多样,我们越来越需要一个探索并简化这种复杂性的工具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高等教育系统,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可行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对于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之意义重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研究希望通过提炼U-Map的经验,为构建科学可行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以此为起点,本文反思了高等学校分类的现实与问题,探索了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挖掘了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经验,并提出遵循分类学范式构建一个分面分类体系的设想。

首先,本研究从现实反思入手,梳理了国内外进行高等学校分类的现状。当前世界高等学校分类主要呈现出强调分类标准的多维性,强调分类的用户导向性、强调分类方案的动态性等特点。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存在着分层与分类混淆、研究与现实脱节、分类的服务范围较窄等问题。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层次的归因,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分类设计者对高等学校分类范式的理解较为模糊、参与高等学校分类设计的主体较为单一、高等学校分类的标准未能及时更新等原因造成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其次,从社会学理论入手,搭建了高等学校分类的分析框架,奠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高等学校分类往往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初期、系统内部压力重重的时间点应运而生,分类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从同质化发展的现实走向多样化发展的理想。遵循这一分类的根本目的,我们应当在选择分类范式、设计分类标准,运用分类方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与削弱导致院校同质化发展的机制,鼓励并强化能够促进院校多样化发展的机制,合理利用高等学校分类引导高校“从外控走向自治;从模仿走向创新;从竞争走向合作;从规范走向开放”,只有以此作为进行高等学校分类的原则,才有可能实现以“分类”引导高等教育系统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再次,从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实践展开,梳理了U-Map的创建过程并提炼了其可借鉴的经验。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设计过程经历了“奠定分类基础、构建分类标准、实现分类框架”三个阶段,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修订分类维度与指标体系,邀请新的地区和院校参与,更新划分类型的临界点,开发分类工具的新功能,开启新的院校合作模式”对分类体系进行了不断的完善。该分类在保证分类方案的科学性、选择分类方法的创新性、注重分类用户的参与性、强调分类方案的动态性、提高分类工具的针对性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对高等学校分类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应该遵循分类学范式、由利益相关者群体共同组成分类主体、采用分面分类的方法来构建高等学校分面分类体系,并进一步明确了其核心要素与构建步骤。高等学校分面分类体系应以维度与指标体系作为分类的标准,以院校的数据信息作为分类的依据,以可操作的分类工具作为实现分类和呈现分类结果的手段;在构建过程中应遵循“确定指标体系、收集实证数据、组织实证数据、选择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析分类结果”六个有序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