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025700审计专业综合之管理会计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相关成本
【答案】按是否与决策相关,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两类。其中,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即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并加以计量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付现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可递延成本等。
与相关成本相反,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无须加以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等。
需要注意,某项成本到底属于相关成本还是无关成本,必须结合具体的决策来判断,抛开决策内容而论成本的相关性是没有意义的。即成本的无关性是相对的,相关性是绝对的。
2. 敏感系数
【答案】敏感系数是反映有关因素敏感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敏感系
数
3. 缺货成本
【答案】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4. 工时动因作业
【答案】工时动因作业是指资源耗费与工时成比例变动的作业,每种产品按其所耗工时吸纳作业成本。
5. 购买力指数
【答案】购买力指数,是指各地区市场上某类商品的购买力占整个市场购买力的百分比。
二、简答题
6. 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如何理解“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这句话?
【答案】(1)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划分依据是该成本是否是与经营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相关成本是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选择成本等。那些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称为无关成本。这类成本过去已经发生,或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决策时不予考虑,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约束性成本等。
(2)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成本在某一决策方案中是相关成本,而在另一决策方案中却可能是无关成本。例如,A , B 两种同类型产品都能满足公司的要求,从中选
择购买一种产品。如果A 是国产产品,价格是10000元,B 是进口产品,价格是12000元,在购买决策中相关成本为差量成本2000元。因为不管公司决定购买哪种产品,其无差别成本10000元都要发生。就A ,B 两种同类型产品决策而言,相关成本就是2000元值不值得发生的问题。
但如果决定购买A 国产产品后,考虑分期支付还是一次支付,一次支付价格10000元就成为决策相关成本,而不是无关成本。
7. 讨论预算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区别。
【答案】(1)一般预算是针对财务报表的预算,不针对具体的产品单位成本进行预算,更不用说对产品单位成本中的材料、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分别做预算了。所以,预算与标准成本的口径是不重叠的。
(2)预算是针对企业目前状况与估计影响因素,做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测;而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故预算一般都是针对期间而制定的,但标准成本一般不指定期间,只指定产品。
(3)如果产品工艺等改变,标准成本必然要发生相应改变;而预算却不一定会变。因为工艺改变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8. 零存货管理的思想是什么? 我们应把零存货作为管理方法还是作为管理理念?
【答案】(1)零存货管理的思想:
①零存货管理认为存货对企业的经营存在负面影响:A. 企业持有存货,占压流动资金;B. 会发生仓储成本;C. 可能掩盖生产质量问题,掩盖生产的低效率,増加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②持零存货管理观点的人还认为,适时制同样使生产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最小化,但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传统方法是在接受生产准备成本或订货成本的存在合理性的前提下,发现了企业成本最低的条件,即变动订货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生产准备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相等;而适时制是在不接受生产准备成本或是订货成本的前提下,试图使这些成本趋于零。措施是缩减生产准备的时间和签订与供货商的长期合同。通过和少数指定的供货商签订外供材料的长期合同,随时在需要时向指定供货商要求将生产材料直接运送至生产场所,定期结算,减少生产准备时间等,显然可以减少订货的数量及相应的订货成本。缩减生产准备时间,要求公司为生产准备寻找更新、更有效率的方法。
(2)零存货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思想,而管理方法。虽然适时制的创造者和实施者为实现零存货设计了各种措施,但在现实中,实现零存货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的企业中,库存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学习的是适时制下努力降低存货、提高质量、不断改进的精髓,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不顾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外部环境,生搬硬套零存货是很危险的。在实务中究竟应将企业的存货保持在多少为最优,需要视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而定。
9. 试述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特点。
【答案】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制造费用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析和控制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实际发生数对比来进行的。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是由各个部门的许多明细项目构成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应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编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记录,因此,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
10.什么样的企业需要编制全面预算? 你认为小企业是否需要编制预算?
【答案】(1)全面预算是企业的一项重大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也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操作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评价及控制等工作。预算管理以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策略为原则,并以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以及完善的流程为基础。因此,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都应该编制全面预算。为保证预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有效实施,在管理体制上,一般要求企业在内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并监督实施。预算虽是一项管理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强化集中控制和僵化、费时费力、鼓励机会主义行为,等等。
(2)对于那些成长型的企业,以及规模较小、各部门间关系较为松散的企业,过分强调预算的控制作用就不恰当了。所以,企业在运用预算时不应过分夸大预算的功能,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预算对本企业的作用,才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系统,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最大功用。对于小企业而言,如果编制预算的利益大于其耗费时,编制预算则是可行的。
11.为什么说按照传统的经营环节来划分作业中心不能满足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答案】这是因为:
(1)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一个大型企业通常分设为若干制造中心。这些制造中心既可能生产直接对外销售的产品,也可能为下一个制造中心生产半成品,成为适时相接的制造过程的独立环节。因而,作业中心是相对于制造中心划定设立的。
(2)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材料采购并不构成独立的生产环节。此时,材料采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证某一个作业中心生产的适时需要,材料采购工作由制造环节外的工作演化为制造环节内的工作,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有专司材料供应工作的人员和手段。
(3)依据工作组合的可独立性和工作组合内容的可分解性,我们可以也只能据此把一个制造中心划定为若干作业中心。正因为可独立,作业中心可以成为作业责任考核的对象,而可分解性则反映了制造中心包含若干作业中心的状况。强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对象,是基于作业考核的目的,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责任考核方法。
另外,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还有利于汇集资源耗费。由于管理手段的限制,也由于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地把资源汇集到每项作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这样,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