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开大学文学院713设计理论基础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黄道婆贡献。

【答案】(1)改进了“用手剖去其子”的去棉子的原始方法,运用轧车,进入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

(2)改进了用“线弦竹弧”的弹棉工具,运用了新式弹弓,比用手拨弦的小弹弓省力省时。

(3)提高了纺纱效能,由过去的一个纺锭,增加到三个纺锭。

(4)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使普通的棉布能呈现出“折枝,团凤,棋局,字样催然若写”的图案花纹。

2. 简述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答案】秦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艺术特色是:

(1)总体布局上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3)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4)妆彩粉饰,俑最初是着色的,如恺甲俑身穿绿色或红色短袄,领边袖口镶紫色或粉蓝色花边,深蓝色短裤,黑鞋,显得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5)绘塑结合,如马嘴和鼻孔塑得较小,但绘上红舌、白齿和肉红色的鼻孔后,呈现出张口嘶鸣的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使军阵的气氛显得热烈又雄壮。

3. 简述明代工艺美术的总特征。

【答案】明代的工艺美术在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雕刻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其艺术风格,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绘画已较普遍地应用在装饰上。明代的工艺美术领域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这一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

4. 简述汉代铜灯的特点。

【答案】燃料是用膏脂。灯盘中的烛钎,就是用以插烛的。没有烛钎的,则是用蜡饼。而筒灯则可能是用液体的油料。汉代的铜灯造形丰富多彩,灯体优美。既适应实用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的原理; 既可作灯,又可作为室内陈设品。

5. 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

【答案】(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其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梁祠画像为代表。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属于陶砖。画像砖的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划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雕刻技法三个方面。 ①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②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

③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

6.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的新特点。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品种、制作、艺术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时代风貌,并且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有了自己的时代特点,即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要骨骼,它布满全身,不分主次,而以蟠螭纹、蟠虺纹为其主要装饰花纹。

(3)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

7. 简述汉代的印染工艺分类。

【答案】(1)涂染

使用矿物染料,将颜料用干性油调和作为胶黏剂,使颜料能黏附在纤维上,既具有一定流动性,又要防止流渗

(2)浸染

直接在染料中泡染,多为植物染料。

(3)套染

能产生多种的色彩效果。

(4)媒染

根据染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能,用媒染剂使之呈现一定的色彩。

8. 简述战国漆器的装饰手法。

【答案】(1)彩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多为黑地红纹;

(2)针刻,用针刻出纤细的花纹,受当时铜器装饰的影响,金银错;

(3)金银扣,金银片镶口或嵌口;

(4)描金;

(5)雕绘结合。

9. 简述美术的创作过程。

【答案】美术的创作包括构思、转化、创作的过程。

(1)构思的过程

美术的构思过程中,想象的进行决定于作者的“情”和“意”。“情”是指作者的个人感觉和风格个性,“意”是指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志。作者的情感和个性通常会影响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只有这样,创作过程中的想象采不会背离艺术创作的主旨。

(2)转化的过程在美术创作的转化过程中,作者首先要把开始时的想象变成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初级意向,接着作者要进行初级意向的不同层次的艺术加工,最后逐步塑造艺术形象。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培养优秀的才学并构思出良好的主题。

(3)创作的过程

一幅作品有很多有形之处,如笔法、布局等,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有形有质的画面。由于美术作品是作者用来表现自身思想和情义的,因此,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能通过其笔法和技巧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创作的过程是把“无”转变为“有”的过程。

10.简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出土于甘肃省半山遗址而得名,为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为成功的造型之一。

(1)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2)半山类型彩陶的代表器型是长颈(或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外轮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

(3)半山彩陶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波浪纹、葫芦形纹、大圈纹等等,也有变体的蛙纹。色调和谐热烈,不像马家窑类型的纹饰那样整洁繁缉,但却更加粗壮浓烈。

(4)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马家窑更丰富; 她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