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833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833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833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3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833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4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833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35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833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48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环境

【答案】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2. 球状风化

【答案】球状风化是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的风化过程。

3. 土壤侵入体

【答案】土壤侵入体是指由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包括①岩石类中的碎石、砾石和巨石;②人为物质中的瓦片、碎砖块、陶片、玻璃、墓葬遗物、金属遗物等;③冰冻的冰成物,如冰胶纹、冰结核、冰透体、冰间层等:④生物遗存物,有动植物化石、动物骨、埋藏的植物根、软体动物的甲壳等。土壤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

4. 剥蚀作用

【答案】剥蚀作用是各种地质营力,如风化、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在作用过程中将破坏的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它使隆起的地表逐渐被夷平。剥蚀作用的速度,与该地气候、地形及地址有关,一般在炎热干旱的低地剥蚀作用最慢,而在寒冷潮湿有冰川的高地剥蚀作用最快。剥蚀作用总的效果是使地表物质不断被移走,地面逐步下降,直至外力作用消失或造成平地为止;接着剥蚀作用而出现的为沉积作用,结果是令地面物质增加。

5. 近日点

【答案】近日点是指地球最接近太阳的地方。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公转和自转呈反时针方向。大致1月3日,地球最接近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根据开普勒定律,在单位时间内,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地球轨道上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大,在远日点时最小。

6. 季风

【答案】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

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故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态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时,吹向大陆的风将湿润的海洋空气输进内陆,通常在那里被迫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雨季;冬季时,风自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伴以下沉,天气晴好,形成旱季。

7. 土壤生态系统

【答案】土壤生态系统是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构成的整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其结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以及土壤内部水、气、固体物质等环境因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系统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速度、强度及其循环和传递方式,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各不相同,反映了土壤生产力相异的实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人为管理措施加以调节和改善。

8. 大气圈

【答案】大气圈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积蓄而成的圈气体。它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其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9.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指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具体来说,就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之后,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对一定的土地用途、属性做质量鉴定,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土地的价值。

10.土壤形态

【答案】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等。这些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感觉来认识。土壤的这些特征是成土过程的反应和外部表现,以土壤的外部形态,可以区分土壤和风化壳的差别,也是区别各土类的重要依据。

二、简答题

11.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和其水资源利用异同点及原因。

【答案】(1)我国常以河流径流的年内动态差异为标志将河流分为:

①东北型河流,包括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

②华北型河流,包括辽河、海河、黄河以及淮河北侧各支流;

③华南型河流,包括淮河南侧支流,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浙、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各河及除西江上游以外的珠江流域大部分;

④西南型河流,包括中、下游干支流以外的长江、汉水、西江上游及云贵高原的河流;⑤西北型河流,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地区发源于高山的河流;

⑥内蒙古型河流

⑦青藏高原型河流。这种分类方式反映各类型河流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黄河属于华北型河流,其主要特征是:

①每年有两次汛峰,两次枯水,3-4月间因上游积雪消融和河冰解冻形成春汛,但不及东北型河流显著。

②夏汛出现于6月下旬至9月,和雨期相符合,径流系数5%~20%,夏汛与春汛间有明显枯水期,有些河流甚至断流,造成春季严重缺水现象。

③雨季多暴雨,洪水猛烈而径流变幅大,如黄河陕县站最大流量与枯水期流量之比为110:1。

(3)长江属于华南型河流,其特征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有充沛的雨量作为河水主要来源,径流系数超过50%,汛期早,流量大。

②雨季长,汛期也长,5~6月有梅汛,7~8月出现台风汛。

③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出现在台风季节,当台风影响减弱时,雨量减小,径流量亦减小,可发生秋旱。

12.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如何影响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答案】(1)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属于前者,包括静水湖泊生态系统和流水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大多数面积较小,边界明确,深度小,水中光照条件较好。生产者除浮游藻类外,还有丰富的根生高等植物。

①在流水生态系统中,它通过复杂的水系网络和强烈的输入与输出不仅把各个陆地生态系统乃至海洋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而且还给人类提供丰富的水源,并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联为一体。

②在静水生态系统中,由湖泊边缘往中心,水深增加,形成两个生态系统特点不同的亚系统。

a. 沿岸带水层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生物种类多,生产者以根生高等植物为主。食物资源充足,消费者动物丰富,种类较多。由于该带水深和光照条件不同,常形成同心环状排列的生物群落带或更小的生态系统。

b. 由沿岸带向内,水面开阔,深度加大,水质清澈,生产者为浮游藻类,生活于光照条件较好的湖水上层。

(2)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有各种浮游藻类也有大量的动物门类,他们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海洋由于各部分深度、光照、盐分和生物种群组成不同,可划分为海岸带、浅海带和远洋带等。

①海岸带光照充足,含盐量、水温和底部地形变化很大,河流带来的有机物质丰富,生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