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摘要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高层次,由于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和造就符合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更能凸显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特征。面对未来不同的职业分工,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在进入实践岗位之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便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当前,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做为改革内容已在全国范围推广,使得整个发展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主体定位等。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把讲好“最后一堂规范课”作为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终身体育”意识,采取“因人而宜”的方法,利用不同的平台将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都调动起来,以此提高其他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把锻炼人、引导人、发展人和培养人作为核心要求,注重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是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做出有益的理论尝试。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交待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方法,阐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限定研究范畴,以保证研究的正确方向。

第二章,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从“非指导性教学”、合作教育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发现该学院存在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教师素质能力与实际需要有差距、设施、场地达不到俱乐部教育模式要求、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氛围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探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第四章,结论。是对本研究进行的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