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题库>医学影像诊断题库

问题:

[单选] 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病机制为()

A . 鼻窦的自然开口长期阻塞
B . 窦壁黏膜下腺体轻度炎症或变态反应
C . 乳牙根管感染
D . 龋齿使牙髓慢性感染坏死
E . 窦壁黏膜下变态反应

患者,男,50岁,缺失,口腔检查可见:缺牙区牙槽嵴丰满,余牙正常,口底与舌侧龈缘距离约为10mm,舌侧牙槽嵴形态为斜坡型,拟铸造支架义齿修复。如果大连接体为舌杆,间接固位体应设计为() A.舌支托。 B.切支托。 C.附加卡环。 D.颊杆。 E.下前牙舌隆突连续支托。 鼻腔的原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组织学类型为() 鳞癌。 腺癌。 未分化癌。 淋巴上皮癌。 肉瘤。 被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的人员()。 应当在收到中国证监会作出的证券市场禁入决定后立即停止从事证券业务。 在禁入期间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 禁入期间不得担任原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禁入期间可以担任其他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板层状鱼鳞病()。 致病基因定位于1q21。 大部分患者Xp22.3上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STS)的基因缺失。 与染色体14q11.2的谷氨酰胺转移酶1(TGM1)基因突变、缺失、插入有关。 定位于12q13.3、17q21.2的角蛋白1(KRT1)和角蛋白10(KRT10)基因突变。 由多个基因如TGM1基因、12-R脂氧合酶基因等突变有关。 声门型喉癌好发于() 前联合处。 声带前、中1/3处。 声带中段。 声带中、后1/3处。 后联合处。 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病机制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