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机电产品技术和产出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一变化中,一定程度上依赖的是机电产品中间品进口加工。中间品机电进口加工项目的最终产品,大部分是由跨国公司、外资公司、合资公司通过在国内设置公司、工厂实现的。这种生产模式被称作国际化分散生产[1],也被称作国际分割生产[2]。当然,在国际分割生产的环节中,我们还处在分割生产的价值链低端,但是却处在国际分割生产过程环节中风险分摊的高端。这缘于机电产品中间品进口后,通过国内生产的壳体、底座、管路、铸造件等高能耗,低利润空间的附属部件经加工组装后,再次出售到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而我们却要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服务负责。随着中国市场开放水平广泛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瞄准低成本生产要素和有着丰沛资源的中国市场,最大程度利用低成本生产要素,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3]。这种情况,在机电行业尤为明显。比如,电力设备、石化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面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时,出现了很多面向客户化定制的机电产品需求。面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将会逐步调整过去的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在节能减排方面,我国宣布到2020年要比2010年降低40%到45%[4],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考虑未来制造业发展布局,尤其涉及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制造方面。实现向国际化分割生产的源头迈进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本文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从基于国际分割生产的工业机电产品生产为切入点,立足于国内企业视角,来研究工业机电产品加工成套过程中的风险和控制研究。对启动、设计、生产、组装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分类,并运用贝叶斯网络为工具,通过定性研究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再进行定量研究,通过专家判断、文献检索等方法,确定各节点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布,从而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推理。本文的研究意义,旨在为工业机电产品生产提供风险管理的支持,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规避、减轻风险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