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T02政治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态度

【答案】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与其他政治心理构成要素相比较,政治态度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理反应本身,而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规定。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和配置便构成了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

②它是综合性的心理要素,这就是说,政治态度既不是与其他心理要素并列存在的,也不是在其他心理形成时形成的,而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当政治心理活动表现为特定的政治态度时,它己不是某一心理要素的单独表现,而是一种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在内系统而且定型的信念体系。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在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些构成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作为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小可缺少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

2. 政治协调

【答案】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力一式。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 宗教信仰多元化

【答案】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宗教宽容的必然产物,多元化是指多种宗派并存发展,整个宗教格局呈现出种类繁多、派系林立的状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教派多元化己发展到极其复杂的局面,传统的宗教中教派林立,新宗教也层出不穷。其表现为:

①一些传统的宗教不断出现分化,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教派;

②还表现在新的教派层出不穷。宗教多元化现象部分是由于宗教宽容而产生的,人们不会因为信仰不同的教派而遭受损失,因而各种教派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也反映了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个问题重重的世界,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于是便从宗教中去寻求答案,这正是新宗教总是层出不穷的原因。

4. 绝对君主制

【答案】绝对君主制又称专制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古代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政体成为典型的、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与中央集权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王权得到加强,随着民族统一的任务的完成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也就严重削弱,甚至完全被国王撇在一边而停止召开,贵族君主制也就经过等级君主制而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制。

5. 一党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存在唯一的执政党,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一党专政的术语比一党执政外延要小,通常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一党执政加以确立,也可能通过现实力量如军政府达成,不允许有反对党,或者法律上只有参政议政但不能执政的合法政党。在一些一党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反对党是允许的,但是通常没有机会获得实权。实行资产阶级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代表国家如新加坡。

6.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指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的特性包括:

①主体利益性。社会关系在现实形态上体现为人们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因此,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政治权力的性质必然现实地表现为该权力主体的利益性。

②强制约束性。政治权力即强制约束力,因此,强制约束性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 ③专属排他险。在既定的范围和层次上,政治权力具有专属性。

④扩张延展性。政治权力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权力,也是与其他实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中的政治权力,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力量相互作用的发展,政治权力内在地具有扩张延展性。政治权力一经形成,就会成为支配性的能动力量,在其内在的扩展性驱使下,政治权力自发地趋向扩展。因此,为了使政治权力按照公共利益的要求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制约。

7. 政治动机

【答案】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是指社会成员对其物质文化精神等缺

乏状态的心理反应,而将对于缺乏的不满足状态转变为满足状态的欲求。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通常有自然需求(如对衣、食、住和性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如对安全、归属、自尊和爱的需求)。社会成员的政治目标是指其对于能够满足其利益需求的政治途径和条件的综合反映,是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行为、组织制度等的比较选择。

8.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团体是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去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利益群体。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 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 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得到很大发展,己成为社会政治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政治生活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①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②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③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策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④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二、简答题

9. 简述政治改革的特点。

【答案】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使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政治改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的发生原因是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性。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改革实际是政治权力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特定力一式和途径,而利益矛盾的调整,也成为政治改革的社会目标。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通过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是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协调的政治途径。因此,社会利益关系中利益矛盾的协调解决,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求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构成了社会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政治权力主体所推行的政治革新运动。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既有政治权力主体始终是政治改革的主体。一般来说,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深度与广度、进程和步骤,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政治领导层对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利益矛盾的认识、进行改革的意向以及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