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850自然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系统
【答案】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环境的统称。具体来说,它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其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2. 承压水
【答案】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理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承压含水层的顶面承受静水压力是其基本特点,主要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
3. 黄土地貌
【答案】黄土地貌是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典型的黄土地貌的特征有: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②侵蚀方式独特,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③沟道流域内一般有三级地形面。地貌类型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
4. 科里奥利力
【答案】科里奥利首先发现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因此称为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D 可表示为
物体所在纬度。
5. 土壤胶体
【答案】土壤胶体是指直径在1~1000nm之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一般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一无机复合胶体,其特性有:①比表面积相当大,具有相当大的反应活性和吸附性;②带有电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性:③它是土壤各种物质最活跃的部分,因而
,式中ν为运动物体的速度; 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φ为运动
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最大。
6. 岩石圈
【答案】岩石圈是由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一一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岩石圈可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一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6大板块。
7. 日地距离
8【答案】日地距离是指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地球距离太阳约1.5×l0km ,这样的距离不
近也不远,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二、简答题
8.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的?
【答案】(1)气候变化的原因
①天文学方一面的原因
太阳辐射是地球接受的唯一外界能源,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和日地相对位置的变化,都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的原因。
a. 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
太阳辐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紫外线到X 射线以及无线电波辐射部分,当太阳活动激烈时这部分辐射将发生强烈扰动。
b. 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
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面上的一系列物理过程如黑子、光斑、耀斑、射电等活动过程的总称。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表征太阳活动的强弱。太阳黑子即太阳光球上的暗黑斑点有明显的长短不等的准周期变化。太阳活动的准周期与气候振动有密切关系。
c. 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
日地相对位置变化,一般称为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地球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自传轴对黄道面的倾斜度及岁差均在长周期变化。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使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接受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
②地文学方面的原因
a. 地极移动与大陆漂移
第一,极移造成各地纬度变化,势必进而使气候发生变化,但短期内这种变化不可能很显著。
第二,地质时代海陆分布与现在差别很大,且不断发生变化。由于海陆分布不一样,地表热力分布、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也都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各地质时代不同的气候特征。
b. 造山运动
地球表面在地质时代经历了一系列准周期性变化,即造山运动。造山运动使本来比较平坦的地球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从而增加了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扰动强度,降水增加。
c. 火山活动
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熔岩、烟尘、二氧化碳、硫化物气体及水汽。气体和火山灰形成的巨大烟柱往往可冲入平流层下层直至50km 左右,随风系和涡流输送扩散到大片区域乃至全球,在中高纬度保持最大浓度,最后降落在极地。
(2)各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
①地质时一期气候变化的原因
a. 地球运动参数的变化。包括轨道参数、速度、地轴倾斜角度等;
b.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c. 地球内部变化。主要是构造运动、岩浆喷发;
d. 陨石、小行星撞击等。
②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主要是以自然作用为主导,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程度很小。
③近代气候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盲目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气候要素,导致气候变化显著。
(3)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
①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人类为了生产和交通的需要,破坏森林、坡地、干旱地的植被,填湖造陆,开凿运河以及建造大型水库、海洋石油污染等,影响下垫面的粗糙度、反照率和水热平衡。
②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
工农业生产排入大量废气、微尘等污染物质进入大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目前己造成的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以及臭氧层空洞。
③人为地释放热量。
上述影响的效果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而这些影响又是叠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气候产生影响,且各个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
9. 气团和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 锋面附近气象要素有哪些突变表现?
【答案】(1)气团的分类
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一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