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程序性记忆
【答案】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该类记忆需多次记忆方能获得,并且可无意识地被提取。
2.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3.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4.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它们各自的基本发展轨迹是什么?
【答案】(1)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与先天享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指在信总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言语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
的。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各自的发展趋势。流体智力在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6. 生活中经常听人说,“这个人好有气质噢! ”“这个人性格好! ”请问心理学上指的性格与气质是一回事吗?
【答案】性格与气质是人格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不是一回事儿。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
①从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气质是先天的,它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较多地受生物学的制约,因而可塑性较小,变化较难、较慢; 而性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主要是后天的,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可塑性较大,变化较易、较快。
②从社会评价来看: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
③从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年幼儿童的个性结构中,性格特征还未完全成熟,气质
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成年人的个性结构中,气质成分的作用渐减,性格特征逐渐起核心意义和作用。
(2)性格与气质又是互相渗透、彼此制约、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①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
②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茹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
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7.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2)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
①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②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意识为研究对象,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③它重视心理学实验,认为有关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3)评价:格式塔心理学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促进人们对意识经验的进一步研究。但它将直接经验世界看作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并将其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违背了系统观。
8. 简述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子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其主要内容是:
(1)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2)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而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9. 什么是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①表层结构是指实际上所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诀定着句子的形式。
②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决定着句子的意义。
(2)两者的关系
①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一个表层结构也可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②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这些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等。运用短语结构规则可以把某些表层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来。 10.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 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特质尚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