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15管理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风险型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型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所处理的决策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有: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如收益最大,损失较小等; ②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井且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③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或者存在一个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不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或某一概率分布下的损益值可以预先确定; ⑤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一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顶先算出或估计出来。风险型决策是以概率或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随机性。
2. 头脑风暴法
【答案】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该方法由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AR Osborn 提出,实施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①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②建议越多越好,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子}么就应该说出来; ③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 ④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1--2小时,参加者以5-6人为宜。
3. 目标效价
【答案】日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4.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综合效果。组织设计因组织的战略、所处的环境、技术水平以及规模而异。
(1)组织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有: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为:①设计原则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特点,确定组织设计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参数; ②职能分析和设计。确定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层层分解到各项管理业务和工作中,进行管理业务的总设计; ③结构框架的设计。设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责任、权力,具体表现为确定企业的组织系统图; ④联系方式的设计。进行控制、信息交流、综合、协调等方式和制度的设计; ⑤管理规范的设计。主要设计管理工作程序、管理工作标准和管理工作方法,作为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⑥人员培训和配备。根据结构设计,定质、定量地配备各级管理人员; ⑦运行制度的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精神鼓励和下资奖励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⑧反馈和修正。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上述各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
二、分析题
5. 某劳动密集型企业,雇用一批女工,因需要加班,每天工作近12小时,包括加班工资在内月收入1500元左右。前段时期女工离职率近10%,人力资源部离职访谈表明,女工提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太长影响了家庭生活。后来,企业调整女工工作时间为8小时/天,并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但女工离职率反而升至30%请利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学说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答案】可以用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针对该企业的劳动女工,因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女工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她们对生理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程度较高,通过减少劳动时问和进行培训可能:
(1)减少劳动时间可能降低了女工的收入水平,以前每天工作近12小时,包括加班工资在内月收入1500元左右,现在不加班了,那么女工们的加班收入没有了,工资低于1500元,会使女工们心理上造成心理落差,收入少了,会直接影响到女工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2)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样会占用女工们的时间,影响其正常的家庭生活。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女工们来讲,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较低,因此对其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并小能实现良好的激励效果,因此她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不足。
因此,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企业可以不减少劳动时间而直接增加女工们的工资,对其进行物质激励;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减少劳动时间而不降低女工们的工资。只有在这两方面做好了,再考虑提供学习或者培训的机会,这样才能起到更加好的激励效果,降低女工们的离职率。
6. 【案例信息】穷小子娶了国际明星:是馅饼还是陷阱?
2010年3月28日,浙江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刚刚超过20亿美元,而沃尔沃的总收入则高达124亿美元,“吉利”与“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一并购案被国内媒体称为“穷小子娶了国际明星”。
新闻报道告一段落之后,质疑和呼吁理智对待的声音逐渐增多。一些媒体将吉利收购沃尔沃比喻为继联想收购IBMPC 业务之后的又一个“蛇吞象”案例。不少人质疑,外国企业玩不转的公司,中国企业就一定能够玩得转吗? 吉利汽车是否会因此次并购而消化不良? 国际并购失败的不在
少数,而对于吉利汽车而言,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失败的案例尤为值得参考与借鉴。媒体普遍认为,吉利汽车经营好沃尔沃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做好经营管理; 品牌融合和整合营销网络; 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 得到工会组织支持和文化融合等。
分析人士认为,跨国并购并不是难事,但是管理好并购后的企业却并不容易。吉利汽车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转变需要吉利的管理层具有国际化思维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这显然是一个挑战。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进军全球市场,吉利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也无怪许多人争议这个收购案是“馅饼”还是“陷阱”。缺乏管理经验主要表现在缺乏人才卜,沃尔沃的资产和品牌结构很复杂,需要知晓豪华汽车战略和运营汽车产销策略的人才与之相匹配,为此吉利要为收购后顺利运营建立合适、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
吉利汽车之所以斥巨资收购年年亏损的沃尔沃,最重要的‘个原因就是看中了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在福特售卖的几大品牌中,沃尔沃比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更有价值,更关键的是在中国,沃尔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堪比奔驰、宝马,被视为“最安全”的高级车,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但是,能够成功收购世界知名品牌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这一品牌,联想收购IBM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联想收购IBM 后,不仅在扩大全球笔记本市场份额上毫无建树,而且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也笼罩在大品牌的阴影之下一一但凡联想对Thinkpad 品牌进行改动,就有人认为Thinkpad 笔记本品质会降低。由此看来,中国民族品牌想通过世界名牌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任重道远。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重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和国际化的研发能力。沃尔沃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消费者眼中也是北欧豪华车翘楚,在83年历史中以安全和环保享誉全球汽车产业。虽然相关合约包含了技术转让条款,但跨国并购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因为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此次收购对于吉利而言有个有利因素,那就是吉利将收购100沃尔沃股权,这对于吉利排除障碍会有所帮助,但困难仍不可低估。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工会组织是不容忽视的力量。瑞典是高福利国家,吉利如何适应并理解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于沃尔沃此后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而这对吉利汽车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中国企业缺少并购整合的经验,对于并购企业的文化、国外商业环境和法律制度不了解,并购对象的规模和复杂度超过控制能力是常见问题,这都给并购后如何经营带来了严峻考验。
【问题分析】
[1]结合案例,列举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挑战。
[2]并购企业文化整合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3]结合案例信息和自己的理解,为吉利汽车制定文化整合策略。
【答案】[1]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