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650设计史论之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影青

【答案】宋元称“青白瓷”,釉色白中泛青。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

2. 虢季子白盘

【答案】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一件大器,它是虢季子白奉命征伐有功时被封赏的纪念性物品,取名为虢季子白盘。它长约82厘米,宽约82.7厘米,高约41.3厘米。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3. 菱形壶(又称“船型壶”)

【答案】二头尖,中有网状纹样,二肩有耳。彩绘船形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5.6厘米,长24. 厘米,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此壶形状像船,头尾尖尖,杯日,短颈,平肩,两肩上各有半环耳可以系绳。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纹饰,像张挂鱼网,应与当时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4. 窃曲纹

【答案】周代的一种重要的装饰纹样。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 ”形,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

5. 阎立本

【答案】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尤其擅长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誉为“神品”。阎立本长于刻圈人物神貌,且擅长政治题材,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其中,《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不仅再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仪态。

6. 珐琅彩

【答案】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基本为御用器,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

7. 觚

【答案】觚是饮酒器。觚的形状细长,底宽,腰细,侈口成喇叭花状,造形十分优美。觚形在商代早期是矮而粗,商代晚期变为高而细。

8. 施釉

【答案】施釉是玻璃工艺最普遍的一种装饰方法,它是在玻璃上施以各种低熔点的色釉,烧制而成。常用的方法有印花、贴花、喷花等多种。近年来,还创造了感光印花、喷漆薄膜印花以及电子喷花等新技术以及腐蚀、拉丝等多种加工方法。

二、填空题

9. 唐代织锦发明了利用纬线起花织出的_____,著名的陵锦纹样_____。

【答案】纬锦;陵阳公样

10.代砖瓦纹饰中的“四神”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1.织工艺以“三边”_____、_____、_____最著名,毛皮是这里的传统产品。

【答案】陕西定边;靖边;安边

12.我国陶瓷在_____时,才正式有了“瓷”,这时的瓷器以_____瓷为主。

【答案】三国;青

13.明锦依其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

【答案】妆花;本色花;织金银

14.黑陶工艺产生于_____文化中。

【答案】龙山

15.明代金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和_____。

【答案】景泰蓝、宣德炉

16._____、_____是唐代著名的窑址。

【答案】邢窑; 越窑

17.汉代漆器的胎主要有木胎、竹胎和_____等种类。

【答案】夹纻

18.战国著名的漆器作品是_____。

【答案】彩绘漆双凤鼓(漆双凤鼓)

三、简答题

19.简述陶和瓷的主要区别(和关系)。

【答案】(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

(2)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度左右; 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

(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 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4)关系:由此可知: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是陶的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由陶的发展演变而来。虽然出现了瓷,仍然保留着陶,形成了陶和瓷的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

20.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

【答案】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钻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钻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与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它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因此青花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

至明代,青花瓷己成为陶瓷重镇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它的产量大、品种多、艺术性强。由于明代青花瓷在前后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彩绘原料有别,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性。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大件器物居多,装饰注重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图案简朴,青料是进日的苏麻离青,深蓝浓艳,总体风格为浑厚而凝重。

明中期成化年间,青料用江西产的平等青色,使得青花呈清亮爽目的淡蓝色,纹饰一改早期的洒脱豪放而渐趋工细、规矩,形成了淡雅、柔和的风格。明末的嘉靖时期,烧制出巨型瓷器,用色采用几经淘洗的回青料,色彩艳丽,纹饰繁缉重复堆砌,出现奢华臃肿的面貌。

总之,青花瓷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器运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21.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

【答案】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 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 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