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Z=A+BZ式中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 ),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
A. 整数
B. 小数
C. 负值
D. 分值
【答案】C
【解析】由于在Z 分数中经常出现小数点和负数,而且单位过大,计算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通常需要将Z 分数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量表分数:Z=A+BZ。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加或乘一个常数并不改变原来分数间的关系,属于线性变换。
2. 如果某测验的效度是0.70, 贝U 在测验中无法做出正确预测的比例是( )。
A.0.30
B.0.51
C.0.49
D.0.70
【答案】B
【解析】在测验中可以做出正确预测的比例是效度的平方。效度为0.70表示在测验中可以做出正确预测的比例为则无法做出预测的比例为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常模的是( )。
A. 百分等级
B. 百分点
C. 十分位数
D. 智力年龄
【答案】D
【解析】发展常模包括:发展顺序量表、年级当量和智力年龄。
4. ( )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A. 真分数
B. 常模分数
C. 参照点
D. 百分等极
【答案】B
【解析】导出分数指由无意义的原始分数转换而来的有意义分数。常模分数是导出分数的一种。
5. 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 表示。P 值越( ),难度越低。
A. 大
B. 低
C. 小
D. 接近于0
【答案】A
【解析】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即以答对该题的人数百分比表示:
通过人数越多,难度越低,P 值越大。
6. 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
A. 全域分数
B. 概化系数
C. 可靠性指数
D. 信噪比
【答案】A
【解析】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克伦巴赫(Cronbach )等人提出了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简称GT 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之中,应该从测量的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工作。该理论提出了多种真分数与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的观念,并设计了一套方法去系统辩明与实验性研究多种误差方差的来源。并用“全域分数”
G 系数”,(Universe Score)代替“真分数”(True Score)用“概括化系数,(Generalizability Coefficent)
代替了“信度”(Reliabilty )。
7. 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双列相关
【答案】A
【解析】积差相关系数是用来表示两个呈线性关系的正态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满足4个条件,两列、正态、连续、线性,故使用积差相关。
8. 人格测验16PF 常模表中的导出分数是( )。
A. 标准九
B. 标准十
C. 标准二十
D.T 分数
【答案】B
【解析】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并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简称16PF )的常模采用标准10分制。
9. 16PF 适用于( )。
A.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B.10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C.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D.20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答案】C
【解析】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是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可以测量出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适用于16岁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及成人。
10.要求被试回答有关自己的感受和信念的测验属于( )。
A. 最高作为测验
B. 典型行为测验
C. 非文字测验
D. 投射测验
【答案】D
【解析】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11.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 ),中等难度的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者区分度高。
A. 中等
B. —般
C. 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