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要求及应如何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是:

(1)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总体目标一致。

(2)独立性,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相对独立性,外延不交叉。

(3)可测性,指标应当具体,用可操作化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测量或观察。

(4)可行性,即可用、有效性高。

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

(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2. 简答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答案】所谓方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是指在研究什么样类型性质的教育问题时才能运用历史研究法。一般而言,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具体地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认识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关系,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发展,教学原则方法的演变,考试选拔制度的改革,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等。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杜威等,我国从孔丘到朱熹、王夫之以至陶行知,历代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教育家,他们在各自教育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出一定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革新、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代表着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侧重于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这类研究,重点在于揭示各历史阶段不同思潮和流派的特点,对教育实践所起的作用和对后世教育制度以及

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思潮和流派论争、融合演化的规律。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我国及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沿革中都有较完备、系统的教育制度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模式。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古代官学与私学,古代书院与学术文化,考试制度,近代留学制度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等发展沿革可进行各种专题研究。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这方面侧重对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如各国教育制度问题,外国高校职能的演变,各国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教育立法问题,少年儿童智力发展问题,教育实验与测量问题,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问题,课程理论以及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模式问题等等。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如少数民族教育史,古代的科技教育、农业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军事教育、民主文

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古代的幼儿教育、女子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古代对外教育交流等。

综合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和新的项目的开发,同时,在历史以及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现状的思考,更新,更科学合理,以及更符合人类教育科学发展的项目会在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

3. 简述教育研究能力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众所周知,研究者应结合研究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它具体包括以下能力:

(1)定向能力

研究者应具有在大量教育问题中准确地抓住今后有发展前途的两三个研究方向的胆识,不仅能准确判断某个课题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而且也能把握住自己最突出的兴趣和特长,明确自己能不能做。这种科学的预见,

即人们常说的“远见卓识”。

(2)理论思维能力

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把某个教育现象的本质提炼出来并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同时善于从一个基本思想导出一系列新的见解,善于从理论上思考教育问题。

(3)创造能力

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研究者要善于借助直觉、联想和想象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富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原有理论框架,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分析研究教育问题。

(4)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教育现象的物质活动能力。

(5)评价分析能力

即综合力和判断力。包括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他人所进行的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的评价分析。

(6)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应该看到,组成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的六种能力,每个人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有的人可能擅长于教育的理论研究,而有的人则可能在进行教育实验操作性研究方面更具有特长。如何从教育科研能力结构中推论出教育科学研究的风格类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十分有意思的课题。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学习教育研究知识到形成科研能力,中间经过了两个转化:一是在初步实践基础上将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研究操作技能,二是通过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将科研技能转化为研究能力。

4.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

(4)超前性与继承性

,还教育理论的发展,无论是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

,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

,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

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但同时,理论研究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