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题库>危重病人的监测技术、结果解读与综合分析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者男性,33岁,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拟使用制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拟行胃液pH监测,要求胃液pH为()

A . >2
B . >3
C . >4
D . >5
E . >6

新生儿湿肺() 早产儿,出生时正常,生后2~6小时出现呼吸窘迫。 早产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窘迫,气管内吸引物中可见胎粪。 早产儿,生后5天出现体温不升、气促、发绀、吐沫、三凹征等。 足月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增快,吃奶好、哭声响亮及反应好,双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口啰音,无呼吸窘迫,未经治疗,2天后肺部体征消失。 早产儿,体温<35℃,不哭,活动减少,反复呼吸暂停。 患者男性,40岁,重症胰腺炎入院,入院时患者存在明确休克,大量液体复苏,病程第3天,出现腹腔压力增高,病情加重,临床考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行腹腔压力监测出现腹腔压力为21~24mmHg,下列何项对于患者腹内高压分级正确() 正常。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出生时正常,生后2~6小时出现呼吸窘迫。 早产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窘迫,气管内吸引物中可见胎粪。 早产儿,生后5天出现体温不升、气促、发绀、吐沫、三凹征等。 足月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增快,吃奶好、哭声响亮及反应好,双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口啰音,无呼吸窘迫,未经治疗,2天后肺部体征消失。 早产儿,体温<35℃,不哭,活动减少,反复呼吸暂停。 患者,女,68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喘憋5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查体:口唇和甲床紫绀,颈静脉充盈,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不齐,P亢进,胸骨左缘第五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3指,双下肢浮肿。提示:考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提问:治疗呼衰及心衰措施包括() A.纠正酸碱失衡。 应用正性肌力药。 应用小剂量利尿剂。 控制心律失常。 控制肺部感染。 氧疗。 通畅呼吸道。 患者男性,45岁,重症胰腺炎后出现腹胀,肠鸣音消失,临床考虑麻痹性肠梗阻,拟行胃肠动力监测,对于胃肠动力监测,描述错误的是() 胃肠动力监测常用方法:测压法、恒压力和恒张力检测法、放射性核素影像法、超声检查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测压方法有两种:液体灌注导管体外传感器法和腔内微型压力传感器法。 恒压力检测法通过内置气囊的液体体积变化调节肠道的腔内压,液体体积的变化反映消化道张力的变化。 超声可检查胃的排空功能,准确测量胃的半排空和完全排空时间。 放射性核素影像法灵敏、无创,符合生理过程的定量分析检测法,其胃半排空时间为胃排空定量分析中的金标准。 患者男性,33岁,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拟使用制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拟行胃液pH监测,要求胃液pH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重症患者易出现应激性性溃疡,其形成机制复杂,但胃酸为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临床常需要行制酸治疗,使胃液pH>4即可达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同时避免胃内酸性环境严重破坏而促进胃内细菌生长繁殖,引起细菌移位导致内源性院内感染发生。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