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开大学商学院907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统一指挥原则有什么作用?

【答案】统一指挥原则最早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

(1)统一指挥原则的思想

一个人只能接受同一命令。如果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导人同时指挥的话,那么必须在下达命令前,领导人互相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行下达,这样下级才不会无所适从。在一个领导人下达命令时,可能山于情况紧急,来不及同其他领导人沟通,但事后必须及时把情况向其他领导人讲清楚,形成统一意见,避免出现多头指挥的现象。

(2)统一指挥原则的作用

统一指挥原则对于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贯彻这条原则,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出多门、遇事相互推ix ; 才能保证有效地统一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各部门的活动。

2. 如何评价组织发展的效果?

【答案】组织发展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改进组织的效能; 二是增进组织成员的满意程度。因此,对组织发展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以二者为核心。

(1)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评价组织有效性时,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在相同的参照系下,指标的权重也会因组织类型的差异而不同。德洛茨通过对大量组织的调查认为,评判组织有效性的主要指标为:投资潜力、财务状况、管理人才、产品质量、吸引人才和奖励职工骨干的能力以及资产管理技巧。

通过定性指标考察组织的有效性是比较困难的,如适应性、组织文化等因素对组织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而改善这些指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对它们做如评判绝非易事。这也是对组织发展进行评判的困难所在。

(2)组织发展技术的成效评估

对组织发展技术的成效评估,是评定采用的各种方法或技术所取得的效果。

①有关敏感性训练的研究指出,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影响行为,但行为上的改变不一定促进绩效,要视具体运用而定。而且这种方法可能会给成员在心理上带来副作用,造成一定伤害。关键是能否在技术上有足够的把握,确保训练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②反馈调查法对参与者态度上的改变,得到了研究的证实。采用这种技术后,员工对工作和上司的满意程度都有所上升,对组织活动的参与意识也有所增加。不过这种问卷调查加讨论的方法,并不能保证长久的行为改变,除非采取后续的改进措施和行动。

③工作咨询的效果得到研究的肯定。有人认为,这一技术同工作绩效问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考证。

④团际发展技术的应用有普遍性的收效。应用的成效主要也是表现在态度改变上的。至十是否同个体行为和组织绩效有显著关系,还需更多的实证。

综合来看,并没有哪个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在组织管理方面,要想找到一种万灵药,那是空想。比较有效的做法,应当是综合各种可能的技术,考察具体的现实情况,对症下药,综合治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技术对人的态度和知觉的改变是有效的。这也是组织发展的主要特色。当目的在于改变员工的态度、认识时,这些技术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但如果要追求行为的长久改变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则还需综合运用其他各种方法。

3. 举例分析归因理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答案】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归因理论是一种行为改造理论。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小同的归因对人的持续行为有小同的影响:

(1)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因为他认为努力起不了作用。

(2)假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相对不稳定的内因,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3)假如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一般不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4)假如把失败归因于工作(学习)任务重、难度大等稳定性的外因,则可能降低行为者的自信心、成就动机、努力程度和持续性。

总之,如果把工作和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任务难等内外原因中的稳定因素,就会降低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难以产生坚定的持续努力行为; 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马虎大意等不稳定性的偶然因素,就会使行为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接受教训,改正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成功的信心,坚持努力行为,争取成功机会。

举例说明: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为更加准确判断是内因使然还是外因使然,通常考虑区别性、一致性和一贯性。

区别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不同行为。

面对相似情景有相同的反应即认为具有一致性。

一贯性指无论何时个体行为相同。

应用这二个因素进行归因,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完成其他类似的工作相同(低区别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员工的水平总是与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或高)(低一致性),并且他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高一贯性),那么大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工作绩效承

担主要工作责任(内部归因)。

4.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概括起来看,我国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四大方面,即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

(1)政治素质

能坚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自觉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2)思想素质我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领导者应该牢固树立两种基本观念、八种现代意识。

①两种基本观念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基本观点,尊重和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工作,振兴中华。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领导者在思想方法上应该进行辩证的思考,从事物的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中把握实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②八种现代意识

a. 商品经济意识; b. 市场竞争意识; c. 效率效益意识; d. 开拓创新意识; e. 风险意识; f. 服务意识; g. 诚信意识; h. 法制意识。

(3)知识素质

①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准,这是领导者最起码的知识基础,包括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地理等。

②人文社会知识

各级领导者都应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知识。特别是关于哲学、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加以实施。

③科学技术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领导者应力求在自己从事的业务领域中成为专家,又要有比专家更广博的知识面。

④管理知识

现代管理理论是一切领导者的必学科目,也是成功领导者的护身法宝。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管理知识,就会形成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

(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形成独特领导风格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选择领导者的重要标准。心理素质包括追求、意志、感情、风度和能力5个方面。

①追求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