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第四章除外)(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一歌、)一训、j 一规、)一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2.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3. 古典决策理论
【答案】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主要盛行于1950年代以前。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1)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古典决策理论假设
①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
②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
③决策者能够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
④作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
可以看出,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4.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成立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
【解析】巴纳德还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三个:
①协作的意愿,即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②共同的目标,即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目标;
③信息的联系,即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违的信息联系系统。
5. 闭环MRP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PR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6. 信度与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考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一致性指不因所用考评方法及考评者的改变而导致不同结果; 稳定性指一定时间内重复考核所测评的结果应相同。主要表现为一个测量过程中各项目的得分是否基本相符合,两次测量考评的分数是否前后基本一致。
效度是指考评所获信息与待测评的真正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考评测量的效度越高,表示它所测量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程度越高。效度反映运用某种技术得出的测试结果所能真正衡量被测试对象的程度。效度差便是所测量的不是拟测的,无关信息被纳入,有关信息却被忽略了,出现文不对题与答非所问的弊端。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体现为:信度将影响效度水平的高低,信度是对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应,而效度是结果与工作绩效相关程度的反应。一般而言,测评者的绩效结果越稳定、越一致则其结果与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的相关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低; 有效的考核既要有信度又要有效度。二者共同作为测评考核有效性的手段。
二、简答题
7. 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于什么? 企业家如何有效地组织系统内的创新活动?
【答案】(1)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①目标创新
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日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②技术创新
a. 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要素创新包括材料创新、设备创新; 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
b. 产品创新:品种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结构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在于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
③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④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由于机构设置和结构的形成要受到企业活动的内容、特点、规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小同的企业,有小同的组织形式,同一企业,在小同的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机构和结构小断调整。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⑤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就企业来说,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成功的企业经营不仅要适应消费者己经意识到的市场需求,而且要去开发和满足消费者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
(2)企业家有效地组织系统创内的新活动
①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不只是维持组织的运行,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②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
③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组织的计划必须具有弹性。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把每个人的每个工作日都安排得非常紧凑,对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实行“满负荷下作制”,则创新的许多机遇便不可能发现,创新的构想也无条件产生。
④正确地对待失败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失败的过程。只有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需的,管理人员才可能允许失败,支持失败,甚至鼓励失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