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4企业管理之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路径一目标理论
【答案】路径一目标理论(path-goaltheory )是理解领导方面最受推崇的观点之一。该理论指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的,领导者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路径一目标理论由罗伯特·豪斯(RobertHouse )开发,这一权变的领导模型从激励的期望理论中吸收了关键要素。“路径一目标”的概念来自这种信念,即相信有效的领导者通过指明道路与途径可以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下作目标,并违过为下属清理路程中的各项障碍和危险使下属的旅程更为容易。
2. 古典决策理论
【答案】(1)古典决策理论的概念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理论认为应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
(2)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日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3. 行为定位计分法
【答案】行为定位评分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 , BARS )又称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由美国学者史密斯(P.C.Smith )和德尔(L.Kendall )于六十年代提出。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计分的考评办法。它将关键事件和等级评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一种特定绩效水平,将绩效水平按等级量化,可以使考评的结果更有效,更公平。行为定位计分法的步骤包括:①进行岗位分析,获取关键事件,以便对一些代表优良绩效和劣等绩
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 ②建立进行评价等级。一般分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定义; ③对关键事件重新加以分配。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做出重新分配,把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④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登记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有优到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⑤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4. 卢因的变革观点
【答案】美国行为科学家卢因提出组织变革有三个基本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是现状的解冻; ②
第二阶段要转变到新的情况; ③第三个阶段是冻结新的现状。现状可以看作是一种平衡状态,要打破这一平衡状态,解冻则是必要的。解冻一旦完成,就可以推行本身的变革,但仅仅引入变革并不能确保它持久,需要加以再冻结才能使之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否则,变革就很可能是短命的,员工又会返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中。再结冻的目的就是通过平衡驱动力和制约力两种力量,使新的状态稳定下来。
二、简答题
5. 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对待企业内部的冲突?
【答案】冲突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对立、对抗和斗争。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组织冲突是冲突的一个特定形态,是指企业组织内部或外部某些关系难以协调而导致的矛盾激化和行为对抗。对于企业的内部冲突,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回避。在冲突发生后,管理人员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希望双方自己通过减少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次数来消除分歧。回避作为处理冲突的常见对策其前提是,只要这种冲突没有严重到损害组织的效能,管理人员是可以采取这一办法的。管理人员通过回避对策,或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虽然对于群体间某些不太严重的冲突,回避方法是合适的,管理人员在处理群体间的冲突时,往往还得采取较主动的态度。
(2)建立联络小组。当组织内的群体交往不很频繁,而组织目标又要求他们协同解决问题时,群体间就可能产生冲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交往对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这时采取建立联络小组的方法来处理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络小组可以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交往。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是物色能胜任这种边界扩展工作和充当群体代表的人选。
(3)树立超级目标。对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有助于管理人员处理组织冲突和提高组织效率。超级目标的作用在于使双方冲突的成员感到有紧迫感和吸引力,然而任何一方单独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精力又无法达到目标,并且超级目标只有在相互竞争的群体通力协作下才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谦让和做出牺牲,共同为这个超级目标作出贡献,从而使原有的冲突可以与超级目标统一起来,有助于确保组织自觉地为这个目标努力。一旦将这一更高目标向处于冲突中的群体说明和沟通之后,便可成为组织的管理人员处理群体间
冲突的有效办法。
(4)采取强制办法。管理人员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来促进强制程序:①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管理人员那里寻求对其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线,这种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管理地位的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鉴旦。
(5)解决问题。由十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它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间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分歧讲出来,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问题,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如果利用得好,可以促进相互理解。
6. 简述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答案】(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
①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或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有序性。
②仅有维持是不够的。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由于社会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向系统供应的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也在不断改变,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则可能被社会所淘汰。系统不断改变或调
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
(2)创新与维持的作用
①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 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②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和创新而展开。只有创新没有维持,系统会呈现无时无刻无所不变的无序的棍乱状态,而只有维持没有创新,系统就会缺乏活力,适应不了任何外界变化,最终会被环境淘汰。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
7. 什么是谈判,要想实现有效的谈判,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谈判的定义
谈判是双方或多力一为实现某种目标就有关条件达成协议的过程。
(2)谈判的原则
优秀的管理者实现有效的谈判,一般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理性分析谈判的事件。抛弃历史和感情上的纠葛,理性地判别信息、依据的真伪,分析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