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02经济学原理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人均产值或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也不一定意味着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很高的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并
没有取得社会经济的普遍进步,反而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的现象。
虽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指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但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理论则专门研究一个国家如何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因而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2. 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背景及其政策建议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于过去的增长理论尤其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的。过去的增长理论往往假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认为技术和人口等的变动都是外生的,并以此来说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这种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即认为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生决定的,因此,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2)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的背景下出现的。例如,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当资本存量增长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最终增长将停止。但过去100多年间,许多国家人均产出保持了正的增长率,增长没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又如,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穷国人均资本存量较低,每单位新增投资能得到较高报酬率,因而穷国应比富国增长更快,但事实却相反,穷国增长往往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模型的反思,认为新古典模型所以说明不了现实,关键在于把模型中的
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当作外生变量,实际上除折旧率外,其余一些变量都是内生的,是由人们行为决定的,并可以通过政策加以影响。这样,一种以内生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就诞生了。
(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增长是内生的,尤其是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对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减免税收,对科研活动提供补贴,鼓励技术引进等,实行大力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等。他们认为,政府的政策重心不应当放在对付经济周期上,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上。
3.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答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而微观经济学认为,理解个体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指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下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于相等。
(4)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在短期中,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能暂时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失业率; 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4. 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与功能财政政策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分两种: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实现每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②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顶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与赤字相抵。功能财政思想则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可根据反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则政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
(2)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思想的共同点是,两者的目的均是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
(3)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不强调这点,而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可见,功能则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则一政思想的否定。
5.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答案】(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从而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二、计算题
6. 一国经济中,资本增长率为5%,人口增长率为2%。资本产出弹性为0.4,劳动的收入份额(或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6,求:
(1)该国经济增长率。
(2)人均经济增长率。
(3)如果这个国家要保证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00,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应该按照多高的速度增长?
【答案】(1)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由题可知:
因此经济增长率为:。 ,即经济增长率为3.2%。
(2)人均产出为y=Y/N,因此,人均产出增长率为:
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1.2%。
(3)根据经济增长核算方程
。
代入有关参数可以得到技术进步率为:
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为3.8%。
,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