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 )提出的。
A. 韩愈
B. 朱熹
C. 王安石
D. 王守仁
【答案】C
2. 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二种是( )
A. 君臣、父子、兄弟
B. 君臣、父子、夫妇
C. 君臣、父子、朋友
D. 父子、兄弟、夫妇
【答案】B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
A. 废除八股考试
B. 颁布近代学制
C. 设立京师大学堂
D. 院改学堂
【答案】B
4. 明朝东林书院在学术讨论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什么制度? ( )
A. 会讲
B. 研讨
C. 讲会
D. 评讲
【答案】C
5. 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 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 外部、稳定的归因
。 )
C. 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 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答案】A
【解析】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说明这属于内部归因,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这们课程的料,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因此,此题选择A 。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
,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
A. “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
C. “培养国际理解”
D.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国教育目的之共性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第六章《目的》部分,指出各国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
,明确提出:“把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培养完人”
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力一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这篇文章,考查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越来越灵活细致,要认真分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7. 清朝时,成为当时支配学术界、教育界的一种潮流的是( )
A. 训话学
B. 考据学
C. 实证学
D. 自然学
【答案】C
8.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
A. 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 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 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答案】D
【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他认为: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儿章利用己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 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9.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 涵养道德
B. 开发“民智”
C. 发展人的个性
D. 造就“完全人格”
【答案】D
【解析】蔡元培从国家与个人、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对峙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完全
,是指德、智、体、美(1912年初,蔡元培发人格”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所谓“完全人格”
,提出军国民教育(体育)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实利教育(智力)、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和美感教育“五育”)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取军国民主义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国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育”有机结合起来,构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
10.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 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 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D
【解析】从作用的方向上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