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生态安全分析

关键词:西安市,城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因素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涉及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人类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两个层次,前者强调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后者则注重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的作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土地利用动态与驱动力研究是地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研究自然驱动力与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变化的影响作用,是当代国际地球科学,尤其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研究对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管理,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模型和调控对策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郊地处城市边缘地带,是城乡经济发展的过渡带,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之地带,用地问题十分突出。通过监测城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调控,避免土地利用中的短期行为和盲目性,对协调人地矛盾,优化城郊产业结构和城市用地的合理布局,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市是我国中西部的特大城市之一,作为陕西省省会,不仅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而且是联结我国东西部地区交通、通讯的咽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市及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问题尖锐而突出,如土地利用矛盾加剧,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率降低等,严重影响西安市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以西安市城郊区作为研究重点,利用土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县、区、乡镇级行政单元为数据统计单元,根据土地利用相关资料、图件,结合实地考察,分析评价土地利用情况,并从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入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从多个层次分析1990--2002年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等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本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引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并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根据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提出西安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全文共分7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进展、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区域的选择。 第二部分:西安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概括。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区域特征作以整体介绍。 第三部分: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中所用到的GIS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了西安市土地资源及用地结构、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西安市城郊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5个方面,分析西安市城郊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过程,及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第六部分: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首先定性分析引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因素,然后以耕地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引起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得出西安市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引起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了耕地面积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七部分:西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基于前面的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选择区域方面,目前对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生态脆弱区,缺少对西部特大城市的研究,本文选择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西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尝试。 2.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同时以GIS为技术支持,使研究结果更趋于精确和合理。 3.在研究内容上,把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结合为一体研究,对于重点区以乡为单位进行定量分析,和影响驱动机理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应用性。 4.西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对策的提出,对西安市地方各级行政部门土地规划提供了依据,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