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等学校举债问题研究

关键词:普通高校,举债,贷款,数学模型,风险

  摘要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通过向教职工集资、向社会企业融资和向商业银行贷款等几种方法举债,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由于举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高校没有对举债的途径进行经济分析,未能恰当的选择贷款方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有的高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对贷款规模的控制,超能力举债给以后的发展带来隐患等;因此,深入研究高校的举债的途径、举债的风险、举债的规模和风险的防范非常必要。 通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在查阅举债问题研究文献,了解举债现状,走访贷款高校,与财务管理专家和信贷工作人员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举债问题的研究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通过对高等学校举债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 根据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的目标,初步测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资金需求。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存量严重不足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差距较大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政府的生均财政性教育拨款不会增加的基本估计;从大学生学费标准在生均办学成本、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比例较高和已超出了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在近几年内大学生的学费标准不可能进一步提高的初步判断;从高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高校现有教育资源存量严重不足,生均财政性教育拨款预计不会增加,高校的学费标准预计不会提高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举债的必要性。从高校举债具有法律和政策支持,高校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投资者看好高教产业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举债的可行性。所以,高校举债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2. 通过对向教职工集资、向社会企业融资和向商业银行贷款三种举债途径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应主要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教职工集资只能作为银行贷款不能及时到位时的临时补充,向企业融资带来的矛盾太多,建议尽量不要采用。由于国际教育机构进入中国教育市场,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崛起,三元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加之国家宏观政策和高校内部管理的不确定因素,使高等教育竞争进一步加剧,高校举债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从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国际教育竞争带来的风险,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和高校内部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举债的风险。提出了高校防范举债风险的三条措施,即增强风险意识,控制举债规模,加强财务管理。并明确指出适当控制举债规模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总之,举债有风险,且风险不断增大。举债风险可以防范,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举债规模。 3.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规定,高等学校的基建贷款只能用于基本建设,同时也只能从学校财务预算的基本建设经费项下偿还本息,因此提出了高校偿还贷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该高校的年总经费和总经费中基本建设经费的比例。根据贷款周期内学校可提供的基建经费总和等于贷款本金和利息总和的原则,提出了高校举债的四种初步数学模型。并通过抽样调查求出了陕西部分高校1998~2001年均总经费增长率和2001年陕西部分高校教育事业总经费总额中基本建设经费所占的比例,将这两个常数带入数学模型,就可以根据各个高校当年的总经费、贷款利率、贷款周期求出该校在贷款周期内恰当贷款总额和每年支付的利息。在举例说明高校四种举债数学模型应用的基础上,经过经济分析,提出了四种贷款方式中最佳方式到最差方式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