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可转债定价与财富效应研究

关键词:可转债;定价模型;财富效应;公司治理;行业组织结构

  摘要

本论文围绕可转债的价值内涵,研究了中国市场可转债的定价问题和可转债发行的财富效应。使用中国市场的实际数据,建立相应的金融学模型,讨论了与可转债融资相关的价值评估,信息传递,公司治理和行业组织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实际数据,揭示其隐含的经济规律,分析可转债的价值特征和经济性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可转债融资理论,为深刻认识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研究了可转债的定价问题。综合运用统计学和金融学方法,原创地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分别利用改进的二叉树定价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定价模型,对沪深两市在2004.8.1-2005.8.1期间交易的31只可转债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很好地拟合了可转债的实际价格,误差率低于5%。与改进的二叉树定价模型相比,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可转债实际价格变动趋势的拟合程度更好,误差波动率更小,而且定价结果更稳定。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国市场的可转债价值普遍被低估。这主要源于中国投资者对可转债这种金融衍生产品认知的滞后和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然后,本文研究了可转债发行公告对公告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使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了2000年-2004年期间上市公司公告可转债发行的财富效应,发现公告对公司股东价值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支持Myers和Majluf(1984)模型关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证券发行企业股价下跌的结论。接着量化了可转债内含的权益价值,运用数量分析方法证明了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以偏股性居多。回归分析揭示,公告日的异常收益与可转债股性的强弱成反比,说明中国市场融资顺序选择与“优序融资顺序”相逆,企业更偏好股权融资。回归分析还表明,公告的财富效应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显著相关。最后,本文研究了可转债发行公告对行业对手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使用2000年-2004年间的市场实际数据,运用似无关回归模型检验了可转债发行公告的行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公告日,部分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对手企业有显著正的市场反应。这说明在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初期,公司公布可转债发行计划,预示着行业再融资渠道的拓展和行业前景的看好,传递给投资者正面的信息。发行公告日,部分制造业的对手企业有显著负的市场反应。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了发行公告日公告公司的异常收益与同行业对手公司组合的异常收益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表明公告信息主要是改变了投资者对行业整体前景的预期,而不是改变其对公告公司竞争优势的预期。事件研究结果还表明,行业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的行业,对手公司的市场反应越可能强烈。进一步考察企业的长期累积异常收益,发现发行公司的股票市场表现普遍好于同行业对手公司组合的股票市场表现,说明可转债融资提高了企业的长期市场竞争力。此外,横截面回归分析表明,行业对手公司的异常收益与行业集中度正相关,而与可转债相对发行规模和行业对手企业的平均规模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