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809管理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判断题

1. 根据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模型,领导者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明茨伯格的划分,管理者的角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决策方面。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

二、名词解释题

2. 素质模型

【答案】素质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之中,驱动个体取得卓越下作绩效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通过素质模型的构建,可以对员工的潜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录用、人力资源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关于员工个人特征的信息,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与事之间的有效互动建立起重要的平台。素质模型的形式通常由4}6项素质要素构成,并且是那些与工作绩效最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完成工作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与个性特征以及对工作绩效与获得工作成功具有最直接影响的行为。

3.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4. Y 理论

【答案】Y 理论是由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它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性观点。该理论认为:①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 ②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

务的承诺; ③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来自我激励和自我指导; ④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5. 负债比率

【答案】负债比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债务比率可以很高。确定合理的债务比率是企业成功地举债经营的关键。

6.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一是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其表达式为:激发力量一目标效价x 期望值。

三、论述题

7. 论述管理者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答案】(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是以泰罗的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2)目标管理的内容

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山德鲁克提出,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我控制、促使外放权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3)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①目标制定

这是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目标定得合理、明确,后两个阶段才能顺利进行。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a. 确定总日标。总日标可以由下级和职工提出,上级批准,也可由上级部门提出,再同下级一起讨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必须由领导会同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共同商量决定,尤其是要听取职工意见。第二,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和面临的客观环境,对应该完

成和能够完成的目标有‘个清醒的估计,并在确定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对下级目标进行汇总来作为企业的总目标。

b.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日标和分日标都有确定的人对其负责,在预定日标之后,往往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组织结构并做出必要变动,尽可能做到一个目标只属于一个主管、一个部门,对需要跨部门配合的目标也应明确谁主谁从。这样,就有利于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

c. 进行目标展开,确立各级的分目标。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目标必须有重点、有顺序,不能太多,几项即可,多则易于顾此失彼; 目标必须具体化,尽可能定量化,以便于评估; 目标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太低,不能鼓舞士气,就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意义,目标太高,通过努力还完不成,也会挫伤士气; 最后,目标确定的结果应该是下级日标支持卜级口标,分目标支持总目标,每个人员、每个部门的日标都要和其它人员、其它部门的日标协调一致,不能损害本单位和整个组织的长远利益和长远目标。

d. 逐级授权。上一级就要本着权责相称的原则,根据目标的要求,授予下属部门或个人以相应的权力,让他们有权有责,在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自主地开展业务活动,自行决定完成目标的方法、手段,实行自主管理。上下级之间还要就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②目标实施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依靠目标的执行者进行自主的管理,即由执行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并以目标为依据,不断检查对比,反馈回来,分析间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实行自我控制。但这不是说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由于组成了日标锁链和目标系统,日标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过程,一环失误,则可能牵动全局。在此过程中,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深入基层,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一方面检查应由上级保证的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条件是否得到了正常的保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另一方面,当好目标执行者的参谋和顾问,以商议、劝告的方式帮助下级解决问题。在必要时,一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但从本质上来看,目标管理在过程控制上是十分宽松的,夸张一点讲就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因此,领导者对执行者的监督和摔制应采用“内紧外松”的方式。

③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预不着一个目标管理周期的结束,也是下‘周期的开始。该阶段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对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决定奖惩; 二是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加以完善,使之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则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8. 述评:本尼斯“对未来组织的展望”。

【答案】(1)本尼斯对未来组织展望的内容:

展望是介于顶测和预言之间的东西,它既没有预测那样的经验和事实基础,又缺乏顶言所具有的神秘力量。正时在此前提下,本尼斯对1966年之后的25年至50年的组织生活从环境、总体的人口特点、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任务和目标、组织结构、自由结构等六方面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