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药学院827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答案】B
【解析】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其表达式为:可以用来估计干扰离子对测定造成的误差。
2. 二氟甲烷中质子峰的裂分数和强度比分别为( )。
A.1和1
B.2和
C.3和
D.4和
【答案】C
3. 物理萃取是溶质根据下列( )原理进行分离的。
A. 分子筛
B. 吸附
C. 相似相溶
D. 亲和
【答案】C
4. 在无配位效应发生时,下列有关条件稳定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条件稳定常数越大
B.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总是大于其稳定常数
C. 溶液的pH 值越低,条件稳定常数越小
第 2 页,共 38 页
D. 配位滴定曲线的pM 突跃大小与条件稳定常数无关
【答案】C
5. 在分析操作中,超滤技术常被用作( )。
A. 小分子物质的脱盐和浓缩
B. 固液分离
C. 小分子物质的纯化
D. 小分子物质的分级分离
【答案】C
6. 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 )的特点。
A. 绝对灵敏度高且基体效应小
B. 绝对检出限低但重现性差
C. 原子化效率高但背景干扰小
D. 化学干扰少但基体效应大
【答案】B
7. 下列有关离子交换层析洗脱说法有误的是( )。
A. 对强碱性树脂一般采用盐酸-甲醇、醋酸等作洗脱剂
B. 对强酸性树脂一般选择氨水、甲醇及甲醇缓冲液等作洗脱剂
C. 对弱酸性树脂一般选择用稀硫酸、盐酸等作洗脱剂
D. 若被交换的物质用酸、碱洗不下来,应使用更强的酸、碱
【答案】D
8.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中,在条件稳定常数一定的条件下,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金属离子浓度越大,突跃越大
B. 金属离子浓度越小,突跃越大
C. 金属离子浓度与突跃没有直接关系
D. 无正确答案
【答案】A
9. 在异丙叉丙酮
吸收波长最长?( )。
A. 水
B. 甲醇
C. 正己烷
第 3 页,共 38 页 中,跃迁谱带,在下述哪一种溶剂中测定时,其最大
D. 氯仿
【答案】C
【解析】随着溶剂极性愈大,R 带会发生蓝移,即在极性最小的正己烷中波长最大。
10.在测量时得到如下结果:2.50%,2.53%, 2.55%,用
的界限是( )。
A.2.53%±0.017%
B.2.53%±0.07%
C.2.463%〜2.597%
D.2.51%〜2.55%
【答案】B
法估计再测一次所得到结果不应弃去
二、简答题
11.薄层色谱分离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应用是什么?
【答案】薄层色谱是把吸附剂铺在支撑体上,制成薄层作为固定相,以一定组成的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
12.在电重量分析法中,为电解完全且获得致密纯净沉积物要采取哪些措施?简述理由。
【答案】若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则需用三电极系统,以准确控制阴极的电位;若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则电解电流不能太大,并且需加入阴极去极剂,以固定阴极电位,防止其他阳离子的干扰。
13.PAN 在pH=2〜12范围内呈黄色,它与
【答案】在pH=10〜12
含有等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显红色,但它与不显色。为此,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 , 即可用PAN 作为滴定的指示剂,简述其原理。
滴定之前,由于
先与的溶液中,当加入CuY 和PAN 时,发生以下反应:
置换出CuY 中的进而生成Cu-PAN ,故显红色。滴入EDTA 时,,生成CuY 和游离反应,当滴定至终点时,过量1滴EDTA 即可从Cu-PAN 中夺出
,故CuY 和PAN 可作为滴定的PAN ,终点时显浅绿色(蓝色+黄色)的指示剂。
14.为何原子吸收光谱常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吸收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将光源发射的电磁辐射通过原子蒸气时,被吸收的能量称为积分吸收亦即吸收线下面包围的整个面积,积分吸收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原子吸收谱线很窄,半宽度仅为千分之几纳米,要准确测定积分吸收值需要高分辨率的光学仪器。目前难以达到。而峰值吸收系数K0可代替积分吸收,
正比。只要使用锐线光源即可办到。
第 4 页,共 38 页 与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原子浓度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