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反应时间研究中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如何分解?
【答案】(1)速度与准确率权衡
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SAT )现象。
(2)Meyer 等发展了“速度与准确率分离技术”(SAD )。这种技术可以把反应过程中猜测
SAD 技术由两部分组成:滴定的反应时程序过程的准确率和反应时分布分别加以描述。(TRT 程序)
和平行精细的猜测模型(PSG 模型)。
①滴定的反应时程序(TRT 程序)
TRT 程序是SAD 技术的一个具体获得反应时分布和反应准确率的方法。它包括普通试验和信号试验。
a. 普通试验
先呈现一个预备信号,接着呈现一个或正或负的测验刺激,让被试立即作出相应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和准确率,并给予反馈,鼓励被试在确保准确率的前提下尽快地反应。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具有高准确率的反应阈值,为评价被试在信号试验中的反应提供基线。
b. 信号试验
在测验刺激呈现之后的不同的延时后,给出一个短暂的信号,要求被试立即对测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不同的延时时间是主试控制的变量。由于有的延时很短,被试可能来不及获得刺激的全部信总,因此,允许被试根据所获得的部分信息进行猜测而作出反应。通过变化信号出现的不同时间,可得到在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的大量数据。
②平行精细的猜测模型(PSG 模型)
对TRT 程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要依赖于平行精细的猜测模型(PSG 模型)。PSG 模型假定有两个平行的加工过程:正常加工过程和猜测加工过程,这两个加工过程的持续时间都是随机独立的。
a. 正常加工过程
正常加工过程包含在普通试验和信号试验之中,当测验刺激呈现,被试能在“全部”信息达到很高的阈值时,识别出测验刺激并作出相应反应,这一加工过程就终止。
b. 猜测加工过程
猜测加工过程始于反应信号刚呈现之时,一旦信号被觉察,被试必须立即对刺激作出反应。被试的这种迫选决定是根据测验刺激呈现和信号出现之间的正常加工过程中已积累的所有的部分信息而作出的。求猜测加工过程的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首先,计算猜测加工过程的反应时间。
经(4.1)式可估计出猜测加工过程完成时间的累积分布函数,并可由此而揭示出猜测加工过程的时间特性。其次,估计猜测加工过程的准确率。
经上述计算,就能获得各时间间隔下反应时作业中的猜测加工过程的准确率即P (准确/tgs 2. 举例说明双眼竟争的实验范式。 【答案】(1)双眼竞争范式 双眼竞争是近年来研究视觉意识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范式。实验中给观察者的两只眼睛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图像,他们所看到的并非是两个图像的混合,他们的知觉体验是以一种双稳态形式在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和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间交替转换的。因为视网膜输入始终保持不变,变化的是知觉体验,因此双眼竞争为探索知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范式,从而避免了视网膜的刺激变化所造成的混淆。 (2)双眼竞争范式的研究案例 Logothetis 和其同事(1998)记录了猴子在观看双眼竞争呈现时大脑视觉区域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①实验程序 猴子被训练通过拉一个杠杆来报告它们在每一时刻看到的是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实验中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如移动的栅条、面孔等,它们或者是某个特定神经元的适宜刺激(能强烈激活该神经元),或者是非适宜刺激(对该神经元的激活非常微弱)。 ②实验结果 Logothetis 等人发现,在视觉通路中某些神经元的反应是独立于猴子的觉知状态的,而另外一些神经元的活动与猴子的觉知报告相关。例如,给猴子的一只眼睛呈现移动的刺激,另一只眼睛呈现静态的刺激,对运动敏感的神经元在猴子报告看到运动时其活动比没有报告时更强烈。此外,在视觉通路的不同阶段,与觉知相关联的神经元数量是不同的,在V1和V2区大约有20%,而在颞下皮层大约有90%。 ③实验结论 视觉通路的晚期阶段与猴子的觉知状态的关联比早期阶段更紧密。 3. 什么叫音高? 如何表示音高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音高是一种听觉的主观心理量。当声音频率由低到高变化时,听觉便产生一种相应的由低到高的不同程度的音高变化。声音频率直接制约着音高。 音高随着声音频率变化,两者间的关系可以用音高量表表示。这个量表的建立,可采用两种心物量表法:多分法和等分法。多分法让听者将一可变纯音的音高,调到标准音高一半。再给标准音以不同的频率,直至包括整个可听范围的频率。等分法是给听者一个高频声和一个低频声S 1、S 5,让他在两者之间调出3个音S 2, S 3, S 4使相邻两音,即S 1和S 2, S 2和S 3和S 3、和S 5的音高的距离相等。两种方法所确定的音高量表很一致。 4. 举例说明边界范式? 【答案】(1)边界范式是Rayner (1975)为研究阅读过程中,中央b 视觉区域外的信息线索对阅读的影响而设计的,可以很精确地考察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右侧获取信息的范围、类型(如音、形、义)和副中央凹处信息加工情况。 (2)边界范式的具体程序包括以下几步,如图所示: 图 以英语句子为材料的边界范式示意图 ①在句子中确定一个目标单词所在的位置,如图中reading 。 ②在目标位置的左侧设定一个边界位置,被试开始阅读句子时,一个预视单词(preview word)出现在目标位置,如图中feeding 。当被试眼跳经过这个看不见的边界位置时,目标位置上的单词发生了变化(即目标词替代了预视词),如图中reading 替代feeding 。 ③由于这种变化在被试眼跳的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被试一般不会意识到呈现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对后继的加工产生影响。 与移动窗口范式相比,边界范式可以在副中央凹处对一个单词或一个汉字进行操控,如音、形、义等信息。 5. 举例说明闪烁范式的操作步骤。 【答案】(1)闪烁范式的操作过程: ①给被试呈现初始情景图片,持续呈现5s ; ②呈现一个空屏,持续时间100ms ; ③最后呈现变换情景图片,持续时间为5s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