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612中外美术史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挥扇仕女图》

【答案】《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侍桐等几组。作品中的器物、环境(如纵扇、素琴、铜镜、梧桐等)将情节穿连起来,并能烘托出槟妃在秋风中寂寞无聊的忧郁之情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2. 张彦远

【答案】张彦远,字爱宾,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张彦远继承和发挥了古人的某些论点,认为书以传意、画以见形,绘画具有和六经相同的社会作用,并以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谢赫的气韵生动说。代表作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3. 南宋四家

【答案】南宋四家又称“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南宋四家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这种“一角半边”的构图,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使画面和景物变得更加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完整。这是“南宋四家”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在艺术上高度提炼得到的构图样式,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的诗意。李唐代表作有《清溪鱼隐图》,刘松年有《四景山水画》,马远有《踏歌图》,夏圭有《溪山清远图》。

4. 没骨法

【答案】没骨法是指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5. 中国美术家协会

【答案】中国美术家协会,初名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1949年7月23日在北平成立,

1953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美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发起单位之一,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其会址设在北京,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分会。年改名为中国是中国文学艺

6.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7. 昙曜五窟

【答案】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8. 石窟寺

【答案】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9. 南陈北崔

【答案】南陈北崔是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缓和崔子忠。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10.清六家

【答案】清六家指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犟、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并非一个画派,却都强调临古,特别是推崇元人。以精熟的技巧,领导画坛,左右时风,被视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

二、论述题

11.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答案】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其发展演变表现在:

(1)秦汉时期

山水画作为绘画题材,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岩画上,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中也时有出现,但仅作为图符或宣教故事的衬景。

(2)魏晋

魏晋以后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和自觉的山水画,反映出中国古代山水意识及相应审美观的变化,体现出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性质和规律。宗炳的《画山水序》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隋唐

隋唐的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形成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道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金碧山水一派。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长卷; 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创水墨山水一派。山水画由此自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4)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山水画步入发展期,并逐步走向成熟。效法完备、构图以全景式旱现。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形成两种不同风格和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5)北宋

北宋的山水画主要沿袭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的山水形象。

①宋初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李成尤负盛名。中后期山水名家有郭熙、王洗等,皆受李成影响,同时又出现以燕文贵的集山水界画于一体的“燕家景致”,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米家山水”和以王希孟、赵孟坚为代表的臻丽细密著称的青绿山水。

②南宋政权建立后,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青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6)元代

元代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融合,但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一部分汉族士大夫虽身在统治机构,政治上却难以施展,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把宋金以来形成的文人画绘画推向新的高潮。

如元四家,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频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①他们的山水画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②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为一例。但情调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③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倪瓒的《六君子图》即以六棵树比拟为“六君子”,同时以喻自我。

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