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0岁,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2d,后出现活动后气促。无胸闷、胸痛、晕厥,休息后可缓解。入院查体:T36.8℃,P140次/min,R20次/min,Bp110/68mmHg。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肝肋下2cm可及。既往史:幼时即发现心房颤动。为缓解患者症状,应紧急采取的治疗措施()(提示:患者胸闷不适,心前区压迫感明显。) A.心包引流。 B.胸腔积液抽吸。 C.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D.保肝降酶治疗。 E.营养心肌。 F.药物抗心律失常。
鉴别醛固酮腺瘤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较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有() 皮质酮测定。 18-羟皮质酮测定。 去氧氢化可的松测定。 立卧位试验。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
男性,左手拇、示、中指掌侧外伤3天,发热,血白细胞9.6×109/L,中性0.78,检查所见:左拇、示、中指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拇指呈外展状,不能对掌,示指呈半屈状,活动受限,中指可被动活动,掌心有轻度凹陷,手背及大鱼际和拇指指蹼明显肿胀,并有压痛。根据临床表现,该患者有脓血症征象,其主要特点是()。 A.寒战后,高热呈稽留热。 白细胞计数30×109/L。 休克出现早。 肝、肾功能损害。 转移性脓肿。
患者男,58岁,全血细胞减少3年,多次检查骨髓原粒细胞5%~12%,骨髓染色体核型为46,XY,t(8;21)(q22;q22),此患者应诊断(WHO,2008)为()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
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患者住院2周,出院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不发热,仍感腹痛,肾区无叩痛,出院后应注意()。 A.定时复查尿培养。 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长期服用碳酸氢钠。 每晚服抗生素1次。 卧床休息至腰痛消失。
女性,35岁。因发热寒战,腰痛5天入院。右肾区有叩击痛,尿常规:红细胞5~6/HP,白细胞20~30/HP,中段尿培养大肠埃希菌﹥105/ml,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此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