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公积
【答案】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形成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从形成来源看,资本公积是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其他人(或单位)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从本质上应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
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在“资本公积”账户进行核算,并按资本公积形式的来源进行明细核算。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享有,资本公积在转增资本时,按各个股东在实收资本所占的投资比例计算的金额,分别转增各个股东的投资金额。资本公积明细科目中的各准备明细科目,如股权投资准各等,是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准各,在未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待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投资处置时,再将其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后才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或股本)。
2. 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
【答案】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是处理坏账的两种方法。直接冲消法是指坏账损失只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的方法。备抵法是指在确认销售收入时,就应估计确认其坏账损失的方法。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所体现的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式不同。直接冲销法在坏账损失发生的时候予以确认,体现了历史成本的原则,会计处理上采取将坏账直接冲销应收账款的方法。而各抵法认为坏账是由于赊销而引起的,因此在销售时就应该确认坏账损失,符合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坏账备抵法下特有的账户,核算按规定从成本中提取的坏账准备。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已发生的坏账损失; 贷方登记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同以前己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 期末结账前余额若在借方,反映己确认坏账损失超出坏账准备的数额; 期末结账前余额若在贷方,反映己提取尚未动用的坏账准备; 结账后的余额在贷方,反映期末应收账款按规定己提取的坏账准各。
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对企业损益的最终影响是相同的。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反映的都是企业的坏账损失,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最终决定进入企业损益的数额,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改变的仅仅短期的数额,长期来看,两者是—致的。永久性差异的产生是因为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致,而使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不同。但由于直接冲销法只在坏账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不
符合谨慎原则,因此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不得使用直接冲销法,而应使用各抵法。
3. 静态报表
【答案】静态报表是指综合反映企业单位一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一般认为,“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为静态财务报表。其特征为,编制财务报表依据的资料是会计期末的账户余额,因此是企业单位静态会计指标的具体化。静态财务报表可从资产总量、结构及其形成的来源等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等。
二、简答题
4. 有的企业在现金管理中出现差错时,对短缺的现金当即由出纳人员补齐,对溢余的现金交出纳人员暂时保管。你认为这种管理方法是否可取? 为什么? 应当怎样做?
【答案】(1)不可取。
(2)这种管理方法可以使出纳员擅自挪用现金,私设小金库,可能会掩盖公司在现金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时可能会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3)企业首先应当制定现金管理制度,包括现金开支审批制、日清月结制度、现金清查制度、现金保管制度等,明确出纳人员的岗位职责。
凡是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时,必须按照有关的会计规定进行处理。按照规定,对于现金清查中发现的账实不符,即现金溢缺情况,首先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现金清查中发现短缺的现金,应按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现金”科目; 在现金清查中发现溢余的现金,应按溢余的金额,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按如下要求进行处理:
①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或“现金”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科口,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②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科目。
5. 简述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的关系及其差别?
【答案】(1)直接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间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固定成本直接由当期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列入收益表内的“期间成本”项目内,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成本按照其性态进行分析,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3)制造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相应地分为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个部分。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一般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接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基本是相同的概念,两者是基于成本的可变性进行考虑的; 而制造成本法主要是针对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的成本核算,把成本费用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三者都是进行成本核算、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
6. 财务报表与报表附注对投资者决策而言在重要性方面有无区别,为什么?
【答案】(1)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
(2)财务报表本身与报表附注对投资者决策而言在重要性方面没有区别,原因如下:
①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向外界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先进流量状况,方便各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它是对财务报表本身做的补充说明,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全貌。
②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信息的两个基本的质量特征。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财务报表主表所提供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或有事项由于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不能直接在主表中进行确认,但等到完全可靠或基本能够预期的时候,又可能因为及时性的丧失而损伤了信息的相关性。报表附注却可以对其进行披露,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能够是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企业的财务信息。
③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的共同作用,能够帮助投资者客观的比较不同行业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信息。财务信息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各个企业前后各期情况的变化,都会降低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及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的一贯性。财务报表附注可以通过披露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情况,向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使投资者能够“看透”会计方法的实质,而不被会计方法所误导。
财务报表主表与财务报表附注的关系可概括为:主表是根,附注是补充。没有主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 而没有附注恰当的补充,财务报表主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所以,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对投资者而言同样的重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