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学855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
【答案】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 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3. 集中化指数
【答案】集中化指数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相对应的统计量。其公式如右图。
式中I 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 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 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 为整个地区总产值。集中化程度指数取值范围在
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
4. 政治地理结构
【答案】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5. 人地适应论
【答案】人地适应论是关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界时,要保持自然界的平衡和协调; 二是在研究人地关系时,强调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6. 第四产业
【答案】第四产业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即以计算机和通讯设各行业为主体的IT 业。第四产业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
之间。I 值越大,工业在某
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形态、劳动形式均不同,主要反应人类的脑力劳动,生产无形的信息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7. 聚落
【答案】聚落是指人类聚居和生活在一起的文化地理现象。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8. 敞地制
【答案】敞地制是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中使用土地的一种惯例。即封建领主的自营地(又叫直领地)和农民的份地都分作春种、秋种和休耕三部分,均为条田,每年依次轮作。凡休耕的都作为牧场,供公共使用。耕地在收获之后至下一次播种之前,无论领主自营地或农民份地,都必
须将田界上的篱笆、栅栏拆除,以作为牧场,供公用。敞地制残存到近代,在英国迟至十九世纪。
9. 赫特纳
【答案】赫特纳,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
,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性。他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是其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10.白吕纳
【答案】法国人文地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维达尔一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思想,认为人文地理学应着重研究人在地表所做的事业,并把这些事业称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事实:主张人地关系的可能论,认为人对人地关系的形成具有选择的可能和自由。著有《人地学原理》、《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学》等。
二、简答题
11.拉文斯坦人口迁移规律理论的概要。
【答案】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被公认为人口迁移研究的先驱。他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的人口迁移趋势,提出了七条迁移法则。
(1)拉文斯坦人口迁移规律理论
拉文斯坦推论指出,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迁移的距离越长,移民的人数就越少。
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大都
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相对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大重要。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移民有从乡村到集镇,从集镇到小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迁移倾向。即“工商业中心(城市)吸引周围乡镇的居民迁入,因此而留下
的空缺则由更远处乡村居民所填补,如此反复逐步影响到遥远的村落”。
③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从源地向目的地的任何迁移都会有一个从目的地“返回”源地的补偿流。
④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⑤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⑥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⑦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2)拉文斯坦人口迁移规律理论的影响拉氏的迁移法则提出以后,众多学者,如地理学家、人口统计学家、社会学家以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些法则。此后,许多学者进一步发展了拉氏的人日迁移法则,如斯托福提出的“干预机会”理论。按照其理论,迁移一定距离的移民数,与目的地的机会数量成正比,与沿途的“干预机会”成反比。其实际意义是当附近有机遇时,人们对一个遥远目的地各种长处的感知就会变化,即当近处有机会存在时,远处目标的吸引力就减弱。
12.简述汉语的类型及分布。
【答案】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也是一些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达12亿以上,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根据语言特点可分成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1)北方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在云南和贵州两省,由于明朝时中央政权管辖范围的扩大,使北方方言在此地区流行。在东北,主要在清朝后期,东北地区向汉人开禁,山东、河北等省农民大量移往该地,使北方方言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
(2)吴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吴语在南方各方言中发展历史最悠久。大约在周朝甚至周朝以前,即有北方的移民南下吴、越,带来了中原语言,其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接受中原文化,加上秦始皇统一全国与“书同文”的政策,对吴方言的形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后来,北方移民在战乱与少数民族控制中原时期大批南迁,使吴语与中原的语言更加接近。
(3)湘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湘语形成稍晚于吴语,来源于古楚语。楚人原居住在中原,殷末大乱始南迁至湖北境内,由其带来的语言发展成为楚语。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已发展到包括整个湖南在内的大片地区。
(4)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分布十广东中部、西南部和粤方言又叫“广东话”
广西的东南部。而广东省的东部、北部山区则不属于粤方言区。另外,散居海外的华人不少来自该语区,仍说粤方言。广州话可以作为粤方言的代表。
(5)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闽方言的分布范围除福建本省以外,广东的潮汕地区与台湾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亦都属闽语区。海外华人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说闽语。从历史发展看,虽然早有北方汉人来闽,但对闽方言的形成与影响而言,则始于东汉末、三国及晋时的北方移民。当时,移民路线有海陆之分。海路沿浙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