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编制学绩测验时,应如何命题? 怎样评分?

【答案】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

(1)命题

编制学绩测验的核心是命题,要编制良好的学绩测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类型(题目的形式)在学绩测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编制学绩测验前,必须慎重选择适宜的题型。根据应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而主观题则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这类题型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等。教师在评分时,对学生的回答需要给出不同量的分值,而不仅仅是满分或零分。它包含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这两种形式。在主观题和客观题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各有短长,各有自己的独特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题目形式,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②命题的一般原则

命题时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 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 文句要简明扼要; 答案应正确可靠; 测题应彼此独立。

③命题的准备和搜集

在命题前,应根据教学大纲,列出教学内容和行为目标的双向细目表。并依据本次测验的性质、目的,确定题目的取材范围、形式与数量。测验计划编好后,就要搜集有关资料作为命题取材的依据。一个测验的好坏和测验材料的选择适当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留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搜集现成试题并分类储存,才有可能使试题的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编制出可信和有效的学绩测验。

④命题难度梯级的建立

难度是命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考核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可以对同类试题的难度列成一个梯级。教师在建立试题库时,不仅要把搜集或自编的试题分类储存,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将同类试题进行分类,可先将其分为难、中、易三部分,最后按照由易至难的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同类试题的难度序列,以便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测验的评分

①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

客观评分是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固定应答型试题,客观评分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由于评分标准很难把握,各个评阅者的偏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位教师一次评阅多份试卷,受情绪、疲劳、试卷前后位置引起的对比效应以及对学生成见的影响,标准也可能不统一,因此其评分的客观性较差。为了使评分尽可能客观,一般可采取多人评阅求平均和每人负责评阅一题的办法。

②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

对于固定应答题型,只要提供正确答案即可。对于自由应答题型,则应详细规定答案要点,并对评分规则作详细的说明。评分时将每一个人的反应和评分说明书上所提供的样例相比较,然后按最接近的答案样例给分。同时,由于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因此评分标准不仅要规定一般的答案要点,而且应有可接受的变式。

③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

为了科学地给每个题目配给分数,应该对所要测量的心理活动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确定其内容一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题目的难度,合理配给分数。

④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

分析评分即按各要点给分,这便于诊断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明确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以进行针对性教学。综合评分即从整体上考察,分别为不同等级确定出样本,它可以了解学生的一般状况,便于总体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对学绩测验进行评分时,应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目的。

⑤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因此评分时注重的应是考生回答的内容而不应是作答的形式。除中文科之外,其他科目试卷的评阅,不应受错别字、书法、句法以及卷面整洁等因素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答案】实验法是指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①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如协方差统计分析)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无关变量虽然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若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之前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的一种扼要的计划,它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举例:进行一项小学生数学认识发展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设计好实验,自变量要考虑到儿童年龄、性别等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实验施测的环

境等,因变量用学生答对题的分数表示。其计分要客观合理,然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学成绩是等比数据,对其进行参数检验。

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以将误差减至最小。因为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影响实验的意外事件和干扰因素,致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如被试的中途退出、各种实验者效应(如期望效应)、被试效应(如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等。

举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实验,如果是班主任作为主试,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进行统一培训,评分要客观,而且班主任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

3.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实际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1)托尔曼认知—目的说的主要内容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是建立在他及其同事进行的大量白鼠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内容是: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指向一定目的的,即总是设法获得某些事物和避免某些事物。期待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根据己有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一种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知观念。托尔曼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期待,完全是认知性的。

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托尔曼认为,有机体在到达目的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环境条件。个体只有认知这些环境条件,才能克服困难,到达目的。这种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到达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行为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是对某种刺激模式的认知。有机体学习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反应,而是学习到达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①托尔曼的期待和认知地图是学习理论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个体只有在对未来的学习目标产生期待时,才有可能发生实际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使其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而不是“单刀直入主题”。

②认知地图即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良好的认知地图的构建。

4. 影响社会规范依从性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社会规范依从包含从众和服从这两种接受水平,他们分别受制于不同的条件:

(1)从众学习的条件

①群体特征:由于从众行为本身是主体在一定情境中对群体影响的一种反应,因而必然会受一系列群体特性(情境特征)的影响。其群体特征主要有:群体的一致性对从众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从众行为受群体的内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群体内聚性越大,则从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群体成员的群体精神越强,遵从性就越大; 群体成员的专长对从众行为的产生也有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