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2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2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2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8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2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13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2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19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2城市学综合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25

一、名词解释

1. 德洛尔

【答案】叶海卡. 德洛尔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为政策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思想被称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德洛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作为公共政策的奠基人之一,德洛尔批判地继承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为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教育机构进行了探讨,推动美国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课程。德洛尔还提倡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政策分析家。从德洛尔开始,政策学家开始重视政策分析。当然,德洛尔的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德洛尔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力一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由这一假定出发,公共选择理论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的理论解释。根据这种途径,投票者更像是一个消费者; 压力团体可以看作政治消费者协会或有时作为合作者; 政党变成企业家——他们提出竟争的一揽子服务和税收的交换选票; 政治宣传等于商业广告; 政府机构就是公共公司一一它们依靠动员和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以掩盖成本。

3. 政策终结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终结不只是对一项政策的了结,而且意味着修正或调整。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

4.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相对于以往的制度主义而言的,是在克服了制度主义的一些缺点的基础卜发展延续出来的。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的合目的的结果,制度结构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建筑材料,决策者在特定时期可利用的选择范围是那些早期确定了性能的函数。它同制度主义一样,都不太关注政府的制度结构同具体的制度产出之间的联系,相反经常描述具体的政府制度,即它们的结构、组织、职责和功能,认为制度是人类设计的产物,强调制

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制度主义有二个影响较大的流派:

①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用于分析组织内的活动,它假设政治活动就是在制度的约束下,理性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最终结果要由偏好选择来决定。

②社会学制度主义主要研究人与组织在文化上的关系,研究为什么有些组织要采用特定的制度形式、程序和符号,它认为社会组织的设立不仅是功能主义的需要,更是价值和合法性的体现。

③历史制度主义主要用于分析重大事件的变迁,强调的是历史本身和制度对于政治过程的作用。

5. 经济人

【答案】经济人又称“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实利人”或“唯利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来源于经济学中对人性的假定,即假设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6.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是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种。

7. 充分性

【答案】充分性山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它是政策评估标准的类型之一。充分性是指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它明确了对政策方案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期望。

8.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9. 测量

【答案】在社会研究中,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和量度。具体来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这一概念包含三个要点:研究变量、数字或符号、分派规则。有效的测量必需满足三个条件: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义称新政治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政治行为与过程的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的新领域。公共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其代表人物包括布坎南、约瑟夫. 阿罗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2)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3)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4)公共选择理论试图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

(5)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式(通常是博弈论和决策论)探索政治上的决策进行过程,以此揭露在政府体制下必然出现的效率低下现象。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结论之一是主张在一个民主政体里,由于选民间有着理性的无知现象,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利益最终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公共选择理论因此经常被视为反政府管制的理论。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建议型政策? 建议型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建议型或意见型政策是指公共机构以“建议”或“意见”的形式发布的政策文件。这种政策形式与指示型、决定型政策形式的区别在于其确定性、强制性比较弱。

(2)建议型政策形式的特点

①选择性。上级机关的行动建议不是指示和命令,下级机构在不违背其总体原则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执行的时间、途径和方法。

②参考性。建议型政策形式通常是对某些重大政策在执行时的做法提出一些补充、解释,有些带有普遍性,有些不具有普遍性,其目的是供实际部门参考。

③参照性。建议型政策提出的政策设想常常只是一些大的轮廓,粗的线条,其作用在于让具体实施部门有更多的余地,参照文件原则,加以细化,结合各自情况给予充实、补充。